中國道路:開拓創新的道路,有著無限發展空間的道路
迄今為止,我們已經探索出了十幾條具體道路: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中國特色反腐倡廉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中國特色醫療衛生改革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婦女發展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群團發展道路,等等。這些具體道路的開拓創新為人們的發展提供著巨大的機會。
例如,我們推進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可以為廣大的農村青年成為市民創造出現實的條件。根據2014年國務院發布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要求,2020年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將達到45%左右。按2013年戶籍人口城鎮化率35.9%計算,年均提高1.3個百分點,年均需轉戶1600多萬人。現在,按照常住人口計算,我國城鎮化率已經接近55%,城鎮常住人口達到7.5億。我們要為在城鎮常住的城鎮人口提供平等享受教育、就業服務、社會保障、醫療、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務,把越來越多的農民工變成新市民。國務院2014年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提出,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和由此衍生的藍印戶口等戶口類型,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體現戶籍制度的人口登記管理功能。到2016年4月底,已經有29個省市自治區落實了相關要求,很多農民特別是青年農民都已經圓了自己的城市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人民新期盼的道路,也是實現廣大青年新期盼的道路。億萬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匯流成了強大的中國夢。我們通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實現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教育;通過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創造更多就業崗位,著力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鼓勵以創業帶就業,實現比較充分和高質量就業;通過分配制度的進一步完善,調整優化國民收入分配格局,不斷增加居民收入,縮小全社會收入差距,逐步實現共同富裕;通過改革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穩步提高社會保障統籌層次和水平,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使人民真正能夠退有所保、老有所養;我們通過走中國特色醫療衛生改革發展道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建立健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看病累的問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通過加快推進住房保障和供應體系建設,滿足群眾基本住房需求,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目標;通過走生態文明發展道路,為人民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實現天藍、地綠、水清、氣潔,讓人民群眾能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青年是社會上最富活力、最具創造性的群體,理所當然應該走在創新的前列。在中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過程中,青年肩負著重擔,青年也有著無限的機遇。
車爾尼雪夫斯基曾經說過,“偉大的世界性事件的實現,是按照如引力定律或有機體成長規律一樣確定不移的規律實現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與發展就是這樣一個偉大的世界性事件,它的發展有自己的客觀規律,任何人是阻擋不了的。
(文章摘自作者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與青年發展”論壇上的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