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共青團中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專家委員會專家 辛向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無論搞革命、搞建設、搞改革,道路問題都是最根本的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華民族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廣大青年成長發展的根本基礎。
中國道路:獨立自主探索出來的道路,能夠捍衛國家主權的道路
在當今世界上走自己的路很難,捍衛國家主權更難,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沒有別的道路能夠確保國家主權安全。
2014年8月20日,在紀念鄧小平誕辰11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適合中國國情、符合中國特點、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理論和實踐,所以才能取得成功,并將繼續取得成功。”鄧小平同志說:“特別是像我們這樣第三世界的發展中國家,沒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獨立,國家是立不起來的。我們的國權,我們的國格,我們的民族自尊心,我們的民族獨立,關鍵是道路、理論、制度的獨立。”沒有國家的富強,就沒有個人的幸福生活和發展。而國家富強最重要的就是有一條獨立自主探索出來的道路,在中國,就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只有在這樣的國家中,中國青年的發展才有無限的可能。相反,沒有強大國家的保護,青年沒有發展的機會。
2010年4月,我隨中國社科院代表團去塞爾維亞訪問,給代表團當翻譯的塞爾維亞小伙子烏拉迪米爾這樣描述蘇東劇變給他的祖國和人民造成的災難:“我沒有搬家,卻換了4個國家(注: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塞爾維亞和黑山、塞爾維亞共和國),這些國家的版圖越變越小,功能越來越弱。”從這番話中,你不難體會到南斯拉夫人民遭受制度變遷、國家分裂帶來的苦澀。在一個功能弱小的國家中,青年的發展機會自然就會很少。再看看敘利亞,2011年3月危機爆發以來,敘國內生產總值下降60%,500萬勞動力中400萬人失業,其中大部分是青年。沖突持續到2015年,敘經濟發展倒退30年,人力發展倒退20年。
中國道路:深度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道路,不斷在開放中發展的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自己的經濟發展為各國帶來發展的機遇,使世界人民受益。中國的發展,不僅使中國人民穩定地走上富裕安康的廣闊道路,而且為世界經濟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2010年8月出版的《朱镕基答記者問》一書談到,2001年9月4日在愛爾蘭工商界早餐會上演講與答問時,朱镕基說:“你們在美國的超級市場里,到處都可以找到很多消費品上標著Made in China(中國制造)。”2002年4月22日在埃及回答香港記者提問時,朱镕基講:“去年(指2001年9月)我在俄羅斯,他們的總理(當時是卡西亞諾夫)說他穿的夾克是在美國買的,是Made in China(中國制造),質量很好啊。”自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到2011年的10年中,中國每年平均進口6870億美元的商品,為相關國家和地區創造約1400萬個就業崗位。改革開放38年,中國累計實際利用外資超過1.7萬億美元,批準外商投資企業85萬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在華幾乎都有投資。2009年,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2%,對全球貿易增長的貢獻率超過9%。根據測算,2013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近30%,就進口商品來說,達到近兩萬億美元,占世界的10%。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若干意見》指出:要統籌開放型經濟頂層設計,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開放型經濟強國,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基礎。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總體目標是:加快培育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更加積極地促進內需和外需平衡、進口和出口平衡、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平衡,逐步實現國際收支基本平衡,形成全方位開放新格局,實現開放型經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擴大開放中樹立正確義利觀,切實維護國家利益,保障國家安全,推動我國與世界各國共同發展。
這樣一條全方位開放的道路為青年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機會,比如到海外學習和就業的機會。截至2015年年底,中國到海外留學人數達到近300萬人,其中大部分是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