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信號燈”亮起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體現了“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長遠的導向。“理者,物之固然,事之所以然也。”遵循綠色發展指揮棒的信號引領、讓“信號燈”亮起來,要自覺對標校表,避免發展航向偏離或迷失。對不適應、不適合甚至違背新發展理念的認識要立即糾正、行為要堅決制止、做法要徹底摒棄。
讓“新標尺”嚴起來。綠色政績是干部考核評價體系中的重要指標,綠色發展是考核評價發展績效的新標尺。長期以來,我們更多地重視經濟總量和發展速度。盡管這在一定歷史階段是必要的,但客觀上也形成了以GDP論英雄的評價導向,造成脫離實際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上項目、鋪攤子,導致資源過度開發、環境污染加劇等突出問題。用綠色發展理念引領發展行動,要讓綠色指揮棒的“新標尺”立起來、實起來、嚴起來,把資源消耗、環境保護、生態效益等納入綜合評價體系,對干部行為形成有效的正向激勵,使綠色成為干部政績的主色調、主旋律。
讓“威懾力”強起來。習近平同志指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解決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問題,必須采取一些硬措施。“十三五”時期全面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就是一項硬措施。“令在必信,法在必行。”綠色發展指揮棒要成為硬約束而不是橡皮筋,就要增強“威懾力”、成為“殺威棒”。對各類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零容忍”,以資源環境生態紅線管控為基線,建立嚴格的生態環境懲戒機制和追責制度,從而倒逼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高經濟發展的綠色水平。
形成綠色發展方式
有什么樣的發展方式,就有什么樣的發展效果。當前,我們既要應對經濟下行的巨大壓力,又要正視資源環境透支的嚴峻現實,加快把經濟社會發展轉換到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產業結構更加合理、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的軌道上。
明確新的經濟增長點。習近平同志強調,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綠色發展既是新理念也是新空間,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機遇和潛力,必將成為經濟保持中高速、產業邁向中高端的強大動力。我國是受生態環境影響最大的國家之一,減少生態破壞的損失、生態治理的成本,也就是增加社會財富積累。從供給端看,生態資源稀缺性特征越來越突出,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旅游、健康服務等生態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正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明確產業結構調整的突破點。綠色發展是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方向,已成為各國競相追逐的潮流和趨勢。當前,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倒逼生產方式綠色化,需要加快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各地應從總體上謀劃綠色轉型,主動對接“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綠色、智慧技術研發應用,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產業、新產品、新商業模式、新服務,發展新經濟。
明確改善民生福祉的著力點。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社會文明程度越高,人們越關注生態質量、環境安全。要高度重視生態環境質量下降與社會滿意度下跌的相關效應,切實把人民群眾對清新空氣、干凈飲水、生態食品、優美環境的期盼納入戰略部署和行動計劃,堅持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讓人民群眾享有更充分的生態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