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共上海市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主任、教授 王志平
【核心觀點】GDP增長率、物價水平、失業率和國際收支狀況構成了國民經濟統計的四大宏觀經濟指標。在上述四大指標中,失業率指標比其他三個指標在正確反映民生狀況和社會穩定影響因素方面,具有更大、更敏感的參考價值。迄今為止,我國政府尚未正式發布調查失業率的數據。可以認為,失業率統計是目前我國國民經濟統計中一個不該成為短板的短板
失業率數據不該成為“統計短板”
日前,國家統計局發布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作為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之一的失業率數據,再次缺席。這不得不說是很大的遺憾。
經濟增長、物價穩定、充分就業和國際收支平衡是宏觀經濟調控的四大目標。對應地,GDP增長率、物價水平、失業率和國際收支狀況構成了國民經濟統計的四大宏觀經濟指標。在上述四大指標中,失業率指標比其他三個指標在正確反映民生狀況和社會穩定影響因素方面,具有更大、更敏感的參考價值。
國民經濟統計工作講“以人為本”,就是要把人的因素充分納入統計體系之中。國民經濟統計最忌的是“見物見數不見人”。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就業是民生之本”。李克強總理在一次達沃斯論壇上表示:“大家都關心中國經濟增長的數據,但是對于中國政府來說,最關注的還是中國的就業情況。”2014年7月3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的一項重要工作,是“適時發布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數據,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2015年6月10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要求有關部門擴大統計范圍,進一步完善辦法,把調查失業率真正變成權威數據。調查失業率受到了領導的重視,但是調查失業率工作的有關進程,并不盡人如意。事實上,迄今為止,我國政府尚未正式發布調查失業率的數據。可以認為,失業率統計是目前我國國民經濟統計中一個不該成為短板的短板。
成為決策依據須提高“信息含量”
失業率是政府、企業和勞動力個體判斷宏觀經濟形勢的重要指標。失業率數據要真正成為決策依據的信息,它必須具有豐富的“信息含量”。
其一,要有一定的信息數量。失業率信息數量是指政府部門發布失業率統計的數據,既有一定的具體代表性,又有一定的發布頻度。就代表性而言,目前政府統計部門發布的是籠統的“失業率”,而不是分別代表具體的人群。世界上許多經濟體在發布失業率數據時,按不同年齡、性別、教育背景等分別提供具體數據。由此,一名45歲的中年男性在作就業或擇業決策時,可以了解和他同樣情況的人群的失業數據。政府掌握不同人群的就業失業狀況后,可以有的放矢地制定就業支持政策。就發布頻度而言,許多經濟體是按月度發布的,而我國是按年度發布的。比如,2016年4月1日美國勞工統計局公布的是包括2016年3月在內的美國就業失業情況,包含25個表格,按性別、年齡、行業、族裔、婚姻等情況分別給出了統計數據。失業率數據過于單一、過于滯后,它對公眾的參考價值就比較弱。
其二,要有信息質量。失業率信息質量是指其數據能否真正反映失業狀況。多年來,我國采用的登記失業率飽受各方詬病。2004年以來我國GDP的增長幅度低的為2014年的7.3%,最高的為2007年14.2%。然而,2004年以來我國城鎮失業率最低的為2007年4.0%,最高的也只是2009年的4.3%。這顯然是經濟學常識不好解釋的。與登記失業率相比,調查失業率更能反映實際情況。“十二五”規劃明確要求:完善城鎮調查失業率統計,健全失業監測預警制度。2016年1月起,全國范圍的月度勞動力調查已正式實施。“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完善就業失業統計指標體系,健全失業監測預警機制,發布城鎮調查失業率數據。”當然,如何切實保證失業率信息的質量,我們還要從組織落實、過程控制、信息發布等環節予以更多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