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國家行政學院教授 許耀桐
由習近平總書記闡發的治國理政思想,既有大開大合、縱橫捭闔的全局謀劃,又有明確具體的抓手和落點,其中有一個顯著特點和著力點,用八個字概況:即“ 貴在落實,崇尚實干”。
■“貴在落實,崇尚實干”:習近平一貫倡導的執政理念
“貴在落實,崇尚實干”,是習近平在長期的地方工作實踐中形成的一種執政理念。
早在1982年至1985年任正定縣委副書記、書記時,習近平就提出:“要堅決改掉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唱高調、尚空談等假大空惡習。”干工作必須“ 集中力量抓大事,抓實事”。上世紀90年代在福州當市委書記時,習近平積極倡導推行“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的思想理念和工作精神。2002年后,習近平到浙江當代省長、省委書記,提出四個“抓好落實”: 抓好落實要有好的精神狀態,抓好落實要有好的工作能力,抓好落實要有好的領導班子,抓好落實要有好的機制保障。2007年到上海后,他要求以 實干精神開創上海發展的新局面。
2007年10月,習近平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此后,他更大力地強調“貴在落實,崇尚實干”的理念,并于2011年在《求是》發表了《關鍵在于落實》的文章。在黨的十八大上習近平當選為總書記后,于2013年11月到山東考察時提出“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的要求。2014年10月,習近平曾作出這樣一個重要批示:“崇尚實干、狠抓落實是我反復強調的。如果不沉下心來抓落實,再好的目標,再好的藍圖,也只是鏡中花、水中月。”
以上梳理表明,“貴在落實,崇尚實干”是習近平長期以來在為黨工作的實踐中凝結成的、一以貫之的一個深邃理念,并構成其治國理政思想中極具魅力的工作理路。
■“貴在落實,崇尚實干”:中國共產黨人的銳利武器
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中“貴在落實,崇尚實干”的理念,是與馬克思主義一脈相承的。馬克思指出:“一步實際運動比一打綱領更重要。” 毛澤東在《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中指出,黨委對主要工作不但一定要“抓”,而且一定要“抓緊”。在落實的問題上,毛澤東講得更加堅決,不但要抓落實,而且要抓得實實的。 鄧小平則說:“擺在我們各級黨組織面前的事情,就是要鼓實勁,要切實解決問題,要踏踏實實地工作。一句話,就是要落在實處。”概言之,習近平提出的“貴在落實,崇尚實干”理念,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堅持和發展,為共產黨人鍛造了銳利的武器。
首先,“貴在落實,崇尚實干”是共產黨人的立身之本。
習近平強調,“抓落實的工作實踐檢驗著領導干部的思想品質、工作作風和實際能力,也是考察和選用干部的重要依據。要完善領導干部考核評價機制,褒獎埋頭苦干、狠抓落實的干部,教育和調整只尚空談、不干實事的干部。”如果不抓落實、不善落實,就是不合格的干部,也不配共產黨員的稱號。
其次,“貴在落實,崇尚實干”是共產黨人的實踐行動。
習近平指出,“抓落實,從各級黨委、政府和領導干部工作方面講,就是抓黨和國家各項方針政策、工作部署和措施要求的落實。落實到哪里去?就是落實到實踐中去,落實到基層中去,落實到群眾中去,使之成為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的自覺行動,以確保黨和國家確定的目標任務順利實現。” 在全面深化改革時期,共產黨人只有具備了這樣的行動能力,才有了實現工作目標的保證。
再次,“貴在落實,崇尚實干”是共產黨人的成功之道。
落實就是要落在實處,務求成效。習近平強調,要把抓落實的出發點放到為黨盡責、為民造福上,把抓落實的落腳點放到辦實事、求實效上。“貴在落實,崇尚實干”是取得成效的必然途徑,不抓落實,當然無成效可言;是否取得成效,則是檢驗“貴在落實,崇尚實干”的標準。
■“貴在落實,崇尚實干”:彰顯重大的實踐作用
當前,認真學習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和樹立“貴在落實,崇尚實干”的理念,對于黨員和各級干部而言尤為迫切。
當前在黨員和干部隊伍中,還一定程度地存在著不抓落實、懶政怠政的歪風邪氣,其主要表現:
一是“熱衷蹲辦公室”,不愿意深入基層搞調查研究。一些地方“一把手”和主要領導干部,滿足于常規性管理工作,陷入具體的事務之中,習慣于動口不動手,每天把主要時間和精力花在學文件上,靠打電話了解情況、聽取匯報、處理問題。
二是“好開會和講話”,有些領導喜歡以開會和講話,作為貫徹落實工作的方式。
三是“喜圖簡單省事”,有些領導圖方便,要輕松,習慣于簡單省事的“命令—服從”式的管理模式,不考慮社會效果,不考慮群眾感受,不善于對話協商,造成干群關系緊張。
還有一種情況,看起來好像是在抓落實,但不過是“以文件落實文件,以政策落實政策”。一些地方政府部門三天兩頭地出臺文件,表面看工作紅紅火火,實際上浪費時光,致使改革陷入空轉、白白耗散熱情和資源。
這些文件很多是濫發的、不管用的,可分為以下類型:
一是“多贅型”,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須從實際出發,為解決現實的需要。但現在有些地方的文件,有的往往是苦思冥想出來的,有的是從既有的原則方針推演出來的,脫離實際,無法得到執行。
二是“幫閑型”,每當出了一個政策文件后,緊接著又出了圍繞這個主文件的一系列相關文件,缺乏實際作用,不過做了架床疊屋、畫蛇添足的無用功。
三是“轉手型”,例如有關某一領域的某項改革政策出臺后,各個部門就為批轉這個文件而發了一個通知,講一些不痛不癢的話,純粹是表表態、做做樣子而已,起不到任何實質性的作用。四是“走樣型”,這類文件打著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幌子,實際上是為地方主義和部門利益張目,起著“保駕護航”的作用。
毋庸置疑,以“貴在落實,崇尚實干”的理念為武器,是解決上述問題的良方善策。深入貫徹抓落實,可以有效地激發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精神,可以有效地破除某些地方存在的“以文件落實文件”的慣性思維,破除靠發文件過日子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歪風陋習,促使黨員干部更多地走向基層,進行實地考察調研、現場了解和解決問題。
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究竟在哪里?戰略決策和貫徹落實之間究竟是怎樣的關系?對這些問題,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及其“貴在落實,崇尚實干”的理念作出了透徹的揭示,其核心聚焦于他闡明的“一分部署,九分落實”。“貴在落實,崇尚實干”就是強調重在“九分落實”,其他相對于“九分落實”而言,不過是“一分部署”之事。(許耀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