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下午,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做客“泰山大家講堂”,以“‘四個全面’與國家改革戰略”為主題做了演講。順著“是什么”、“為什么”、“做什么”這條主線,竹立家從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談到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邏輯清晰地為觀眾梳理出“四個全面”和國家改革戰略對于當前中國社會發展、實現個人幸福的重要意義。
國家改革戰略表面上看起來跟普通人沒有關系,但實際上離每一個人都很近。講座一開始,竹立家便用一個“老鼠夾子”的童話故事向觀眾傳達了這一觀點。故事中的三只動物對新出現的危險的老鼠夾子置之不理,不料卻紛紛受其影響,接二連三地遭了殃。竹立家強調,要多關心和了解自己所在的國家正在發生什么,因為當社會災難來臨的時候,每個人、每個階層都不可能完全置身事外,只有人人都盡到自己的一份職責,大家共同擁有的國家、社會才會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他說,當前有關國家治理的重要理論就是“四個全面”,而“全面深化改革”作為推動社會發展的動力,所涉及的領域將更廣,改革力度也比以往更大,深刻關系到社會和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談到國家治理體系層面的改革戰略,竹立家表示,中國要全面建設成為一個現代化的國家,規則十分重要。以往,社會上存在著過分看重權、人的現象,然而一個優良、有效的治理系統的運轉,必須依靠條理分明、人人遵守的規則來支撐。他認為,當前的改革面臨嚴峻的任務,不僅要進行體制機制上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觀念上的改革,即從社會、機構到個人都形成注重規則的觀念,建立一個廉潔、廉價、有效的現代化權力體系。
竹立家說,當前的中國社會正處于重大轉型期,之所以提出以“四個全面”為重點協調推進社會發展,正是順應社會的現實需求和百姓的要求。他認為,轉型也意味著與之相伴的重大風險,特別是中國面臨“文明轉型期”與“社會轉型期”的疊加轉型,一些問題也不可避免地擺在我們面前。首先是局部出現的政府公信力下降,隨之而來的權威性下降、執行力下降,都有可能將社會帶入風險型社會。其次是個別出現的公共機構有組織地不負責任的現象,國家利益部門化、部門利益單位化、單位利益個人化等現象大大降低了社會和百姓的安全感。再者是“理論的不在狀態,現實的不在場”,研究理論過于空泛,缺乏創新,面對現實問題又不能做到理論結合實際加以解決。此外,隨著社會的轉型和發展,社會主體意識和個人意識正在崛起,竹立家認為這是一把雙刃劍,在催動發展的同時,也伴隨著帶來風險的可能。正是基于上述社會轉型期面臨的風險,必須要以科學、務實的理論為支撐,制定國家改革戰略,進行全社會范圍內的深刻改革。
在闡明為什么要深化改革的基礎上,竹立家進一步分享了對于改革最終要實現什么樣的價值目標的思考。在他看來,公正、民主、民生、和諧是社會主義價值觀最核心的部分,一個真正公平、正義的社會,是讓每個人都能在其中獲得尊嚴和幸福。這幸福應當是長久的、持續的、穩定的一種狀態,而非片面地用錢、權等個別標準去衡量。竹立家說,以“四個全面”為理論支撐推動發展,在全社會范圍內進行深化改革,最終就是要建立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大環境,讓每一個人都生活在幸福的狀態中。
“泰山大家講堂”是由山東行政學院、大眾報業集團、魯信發展研究院主辦,著力構筑全新學習交流平臺,打造山東高端文化品牌,推動文化強省戰略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