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 李培林
歷史一再證明,在很多情況下,謀求發展光靠趕超的勇氣和激情是不夠的,必須有正確的發展理念作指引,這樣才能少走彎路、實現發展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面對國際形勢和國內發展階段性特征的重大變化,提出一系列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特別是在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的基礎上,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實現了黨和國家發展理念的與時俱進。新發展理念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是指引我們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發展實踐的行動指南。
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不創新只能是死路一條。無論對于經濟持續增長還是對于產業結構升級,創新都是關鍵一招。我們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讓創新成為國家發展和民族進步之魂,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只有處理好發展中的重大關系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我國“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時期,是從中等收入國家邁入高收入國家門檻的關鍵時期,必須高度重視協調發展,特別是要解決好農村地區、發展落后地區貧困人口的發展問題。
綠色發展是對發展經驗教訓的深刻總結,也是現代化建設的必然方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從我國發展實踐中得出的至理名言,是關于財富源泉理論的新思想,目的是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我們應利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深刻認識重要戰略機遇期內涵發生的深刻變化,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提高我國在全球治理中制定規則的話語權,維護國家經濟政治安全,防止國際風險對我國產生系統性影響。
共享是發展的目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們要全面建成的小康社會是共建共享的社會。因此,必須把共享作為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則加以認真踐行,特別是要解決好突出的民生問題。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包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重大原則。在踐行新發展理念的過程中,必須堅持這些重大原則。
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新發展理念把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這兩個基本點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我們的發展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也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在發展中必須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集中體現在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的有機統一。落實新發展理念,就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堅持用改革和法治為發展保駕護航。通過深化改革,持續為發展增添活力、提供動力;通過加強法治,營造安定有序的發展環境、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改革與法治共同發力,為我國豐富發展實踐、提升發展境界、拓寬發展道路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