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有明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中央著眼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作出的重大創新,也是甘肅省“十三五”期間要著力抓好的重大任務。以供給側結構改革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就要全面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有效破解產能嚴重過剩、資源環境約束等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難題,加快形成以科技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構建和完善甘肅省科技創新體系。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應用為目的,建立和完善產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社會組織等各類科技創新主體協同互動和創新要素順暢流動、高效配置的生態系統,完善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的實現載體、制度安排和環境保證。以蘭白試驗區產業集群為核心,布局和培育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帶動酒嘉、金武、天水、隴東4個區域創新集群。
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提高科研研發的含金量,讓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更好地結合,加大對新能源、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信息技術、高端通用芯片、集成電路裝備、高檔數控機床、新藥創制等領域重大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力度,力爭取得重大創新和群體性技術突破,為產業技術進步提供原始資源。
壯大科技創新主體。培育一批技術能力突出、創新能力強、引領重要產業發展的創新型企業,特別突出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建設步伐,完善大學內部治理結構,提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圍繞甘肅省重點項目和重大技術需求,有效整合科技資源,建設高水平的科研院所、創新基地和科技孵化器。
廣泛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加快大學科技園、留學人員創業園、文化創意產業園、科技創新城等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加快眾創空間發展,建設一批新型孵化器,促進“創客”迅速成長。利用“互聯網+”積極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四眾”新模式,加快全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等平臺建設等。支持科研人員、高校師生以技術、專利等作價創辦科技型企業或科技服務機構。完善創業投資企業稅收優惠政策,適當放寬創業投資企業投資高新技術企業的條件限制,健全優先使用創新產品的采購政策。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推進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有機融合,形成多元投入的發展格局,邊出成果邊應用,不斷提升科技資源配置和科技創新效率。
讓市場配置科技創新資源。實現科技資源的充分有效競爭,讓技術創新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明晰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充分發揮市場對技術研發方向、路線選擇、要素價格和各類創新要素配置的導向作用。整合力量,建立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的科技項目統一申報平臺和項目管理平臺;建立統一的數據庫,提升科技計劃項目相關信息的公開透明程度,保證科技創新市場信息真實。
加強技術和知識產權交易平臺建設,改革成果轉化機制。以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形式優化組合科研力量,建立從試驗研究、中試到生產無縫對接的創新鏈條,進一步把科技需求側同技術研發側、轉化側貫通起來,真正催生一批含金量高、能夠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科技成果,實現經濟和科技發展的良性循環。深入推進科技成果使用、處置、收益和科技人員股權激勵改革試點,引導社會資本支持科技成果轉化。
搭建國際科技合作的重要平臺。支持企業建立海外研發中心,按照國際規則合資、參股國外創新型企業和研發機構。鼓勵大學和科研院所積極參加國際科學工程項目。深化部省會商合作機制,強化與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試驗區、高新區)的密切合作,加強區域間和省級院校科技合作,實施雙邊與多邊的科技經濟合作項目,共同建設技術轉移中心和產業創新園,推動一批創新研究機構及重大技術項目落戶甘肅。
完善科技評價制度。根據不同科技活動的規律和特點,完善科研評價制度。推進不同創新主體的分類評價,全面實施績效評價,突出原始創新和科研成果對經濟社會的影響。發布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創新能力評估指導意見,完善政府資助項目評估指標體系和績效考核辦法。開展重大成果產出評價、科技機構效率評價和專利技術、企業商標等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推進政府、社會組織、公眾等多方參與的評價機制,拓展社會化、專業化、國際化的評價渠道。
加快培育有利于科技創新的環境。培育創新文化,重視科技普及,提高全民科學素養,在全社會塑造科學精神,形成有利于創新的社會氛圍。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濃厚氛圍,使重大科技突破在甘肅省有廣闊的社會沃土。重視科研試錯的探索價值,寬容創新挫折,建立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容錯糾錯機制。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制度作用,使科學家等科技創新核心獲得較高收入,國有企業負責人、民營企業經營者形成穩定預期收益。(張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