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浙江省環境執法稽查總隊 陳 奡
企業排放是環境污染的主體,只有企業承擔起主體責任,才能從源頭減少污染排放,真正實現環境質量的改善。但目前,企業在環境管理中仍存在很多問題,如企業環境管理人員非專業化、環境管理制度不完善、治污水平低和治污成本高等。當前,要盡快采取相關措施,讓企業會管理、能管理、肯管理,實現環境管理規范化、污染防治專業化、處理成本合理化,從根本上解決企業違法排污問題。
一是著力提升企業的環境管理水平,讓企業能管理。針對不少企業環境管理中存在的意識淡薄、管理粗放、治污隨意等問題,建議加強宣傳教育,通過正反兩方面典型案例進行教育和警示,讓企業看到環境違法的嚴重后果和付出的重大代價。借助執法、核查、審批以及驗收等工作載體,不斷加大對企業環境守法的指導力度,積極幫助企業分析存在的問題,切實提升企業環境守法能力。拓寬與企業的交流渠道,利用互聯網、電話等各類媒介與企業進行互動交流,具體形式包括環保論壇、微博、微信、QQ群以及環保電話專線等,幫助企業解答遇到的問題。規范環境管理,完善各行業企業守法導則,制定企業的“一廠一檔”以及各類污染物處置臺賬標準模板,建成統一的企業污染源數據信息庫。
二是巧妙借力提升企業的治污水平,讓企業會管理。針對不少企業存在的治污水平低等問題,要積極探索建立環保第三方監督管理機制,建立健全第三方監督市場,支持發展專業化的第三方監督機構,鼓勵企業委托第三方進行自我監督,查漏補缺,不斷提升企業的治污能力。規范第三方治污運營市場,實行第三方運營專業化、規范化,不斷加大對第三方治污單位的培訓和監管力度,切實保障企業污染物達標穩定排放。利用科技力量推進企業治污能力的轉型升級,進一步加大對治污技術研發的投入,有效整合科研院所、學校和企業等研究機構的力量,重點攻克企業污染治理技術難點問題。要積極推廣一批低成本、高效率的治污新技術,讓企業享受到治污新技術帶來的實惠。
三是營造公平公正的監督氛圍,讓企業肯管理。追求利潤是企業的天性,治污成本太高就會挫傷企業治污積極性。因此,需要幫助企業算一筆經濟賬,讓企業知曉環境管理的成本。同時,也可以作為下一步污染治理補償機制的重要基礎數據。建議探索建立企業治污成本核算機制,綜合企業產能、治污運行費用、實際治污效率等重要參數,研究構建一套治污成本核算系統,從而幫助企業精確計算出企業處置污染物的實際成本,讓企業做到心中有數,也便于環保部門進行環境監管。繼續推行差別化的排污收費制度,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的治污成本各不相同。例如,執行特別排放限值區域內的企業在治污成本上比其他地區企業高出很多,浙江省推行六大行業污染整治,相比其他未列入整治的企業在污染治理設施運行成本上會有一定比例的提升。因此,應當予以綜合考慮。此外,要探索建立面向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的排污收費細則,確保排污收費合法、合情、合理。建立和完善企業污染治理補償機制,出臺污染治理補償細則,明確補償范圍、具體補償方式以及補償的具體操作程序,讓企業治污無后顧之憂,真正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