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副秘書長、天山經濟論壇主席、著名經濟學家 劉以雷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構想,賦予了古老絲綢之路嶄新的時代內涵,成為引領歐亞合作發展的一面旗幟,為建設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美好世界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徑。
新疆由我國地理位置上的邊陲發展成為亞歐區域合作的中心、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核心區,在國家戰略中的地位和歐亞經濟格局中的地位都將全面提升。國家對新疆體制改革和政策體系配套也將進一步升級。世界向東,中國向西,新疆再次成為東西方歷史文化的交匯地,更是全球經濟發展的聚焦點。
新疆兵團分布于新疆全境,處于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具有獨特的地緣優勢和資源優勢,黨政軍企合一特殊體制、屯墾戍邊特殊使命和多民族融合的特色文化。積極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與自治區共同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是拓展發展空間、注入經濟發展新動力的現實選擇,是擴大向西開放、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的必然要求。
一、新疆兵團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戰略定位
兵團以屯墾戍邊為職責,歷史上,屯墾興、絲路通,屯墾廢,絲路阻。新的歷史時期,作為處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兵團,作為新疆安邊固疆的“穩定器”、凝聚各族群眾的“大熔爐”、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示范區”,兵團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更加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從“穩定器”“大熔爐”和“示范區”的功能來看,兵團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上至少要發揮保駕護航、建設大軍、開放融合的作用,尤其是作為建設大軍,兵團理所當然的要成為核心區建設的排頭兵。綜合兵團戰略布局、職責使命、組織體制和曾經在新疆開發建設中形成的歷史地位來看,兵團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要著力打造開放型經濟戰略高地、核心區增長極、文化交融傳播陣地、絲路經濟和生態衛士。
二、新疆兵團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任務
兵團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主要是圍繞“一帶”(即絲綢之路經濟帶),共建“一區”(即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參與新疆“三通道”“三基地”“五大中心”建設,打造“八大進出口產業基地”(即現代農業示范推廣基地、農產品出口生產基地、食品出口加工基地、紡織服裝出口加工基地、農機裝備出口制造基地、化工產品出口加工基地、金屬制品出口加工基地、能源資源進口加工和儲備基地),構建“兩屏障”(即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的安全屏障和生態屏障)。
具體分三步走:第一步是近期(即從現在到2020年),改造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并基本形成與自治區互聯互通的立體交通網絡,能源、信息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參與新疆“五大中心”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八大進出口產業基地初具規模,形成3-5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走出去取得實質性成果,初步建立與開放戰略相適應的體制機制。第二步是到中期(2025年),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進一步提升,參與新疆“三通道”“三基地”“五大中心”建設的節點支撐功能進一步增強,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及地區經貿人文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深化拓展,外向型產業體系初步形成,以農業和建筑業走出去為牽引的全面走出去取得明顯成效。第三步是到遠期(2050年),全面融入基于區域優勢互補、利益共享的國際產業鏈分工體系,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及地區經貿人文交流與合作步入常態化,全面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一)在基礎設施方面,促進互聯互通
積極參與交通樞紐中心建設,加強兵團公路、鐵路、航空基礎設施建設,優先打通缺失路段、暢通瓶頸路段,力爭用5-10年的時間,建成墾區之間快速互通、兵地之間密切銜接的立體交通網絡。加強能源基礎設施建設,依托新疆大型油氣生產加工和儲備基地、大型煤炭煤電煤化工基地、大型風電和光伏發電基地和國家能源資源陸上大通道建設,積極參與新疆區域能源資源和進口油氣資源的開發以及深加工。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參與新疆亞歐信息高速公路和絲綢之路經濟帶通信樞紐建設,加快推進石河子云計算數據中心建設,大力發展兵團云計算產業園。
(二)在產業發展方面,打造八大進出口產業基地
以阿拉爾、五家渠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石河子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天山北坡現代農業示范帶和境外農業合作示范區建設為重點,形成現代農業示范推廣基地。以大力發展適宜周邊國家需求的綠色安全果蔬產品,配套建設冷鏈物流設施,形成集農產品生產、加工、冷鏈物流、銷售為一體的農產品出口生產基地。以綠色有機食品為主導,優先發展清真食品,逐步形成以番茄制品、乳肉制品、精煉食用油等特色產業為主的市場廣、加工深、品牌好的食品出口加工基地。結合自治區“三城七園一中心”紡織產業發展布局,引導紡織服裝生產向石河子、鐵門關、阿拉爾、圖木舒克市等區域集中,將兵團建設成為我國重要的優質棉紡織品服裝生產出口基地。以石河子和阿拉爾市為重點,大力發展節水灌溉器材、采棉機、播種機、聯合整地機、收獲機等基礎型農機裝備產品出口基地。以發展精深加工、提升品種質量為重點,大力發展400兆帕及以上高強度螺紋鋼、棒材和高性能鋁合金及其深加工產品和工藝,著力培育一批帶動能力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形成集技術研發、生產制造、市場交易、會展物流等功能于一體的國家級金屬材料加工與出口產業基地。以具有相對優勢的離子膜燒堿、高性能PVC樹脂及下游制品,形成具有較強影響力和輻射力的氯堿化工產品出口加工基地。在兵團有條件的城市和重點園區規劃建設大型石化項目,提高資源就地加工轉化率,在位于能源通道重要節點的師建設一批原油中轉儲運設施,將圖木舒克市打造成能源資源進口加工和儲備基地。
(三)在商貿物流方面,打造經貿合作平臺
在重要交通節點城鎮、產業園區和重點口岸培育或新建一批物流園區、大型商貿綜合體和批發市場,加快兵團內部資源整合,探索建立海外倉、物流基地和分撥中心,著力打造輻射全疆、聯通內地和中亞地區的現代商貿物流體系。
借鑒上海自貿區經驗建立健全營商服務體系,積極參與中哈霍爾果斯合作中心建設,加快落實喀什、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兵團分區特殊優惠政策,積極爭取設立北屯經濟開發區,完善喀什、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兵團分區綜合保稅功能,加快石河子、五家渠等保稅物流中心建設,不斷提升園區產業集聚承載能力。
用好中國——亞歐博覽會、兵團綠洲產業博覽會、哈薩克斯坦中國商品展覽會等國際展會平臺,提升赴沿線國家出入境手續便利化水平,充分發揮民間機構和國際商務咨詢機構的溝通與協調作用,借助對口援疆機制,進一步深化與內地省市合作。
培育、壯大自產品出口龍頭企業,加快建設境外營銷網絡和服務體系,培育內外貿結合商品市場,建立工業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體系,探索創新進口模式,推動貿易方式優化,不斷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
依托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促進電子商務進師市、進團場,建立電子商務支撐服務體系,支持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推動建立跨境電子商務營銷平臺,引導企業利用知名電商平臺開展產品營銷和服務,不斷促進電子商務發展。
(四)在對外格局方面,實施走出去戰略
加強頂層設計,制定兵團“十三五”農業走出去發展規劃,整合內部資源打造農業走出去統一平臺。以俄羅斯、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周邊國家為重點開展農業合作。設立兵團海外農業投資基金,積極利用我國支持海外投資的各類資金及項目所在國支持農業發展的優惠政策,加強與金融機構、央企及有實力的民營企業合作,形成多方支持的新格局。
發揮建筑骨干企業作用,積極參與疆內外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市場開拓力度,積極承攬附加值高、帶動作用大的總承包項目。穩步擴大工程承包服務貿易規模,提高外派勞務人員素質,拓展勞務合作領域。
積極開展國際產能合作,鼓勵電力、建材、食品加工、紡織、農機裝備等領域優勢企業到沿線國家投資建廠,引導上下游關聯產業協同布局,建立境外研發、生產、加工、營銷體系,提升產業配套能力和競爭力。引導有實力的企業與沿線國家合作建設產業園區,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