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建立實際最終消費核算。例如,政府以實物轉移形式對住戶提供教育和醫療衛生服務,這些服務的真正受益者是居民,因而它們屬于居民實際最終消費。
改革居民自有住房服務核算方法,促進結構性改革。近年來,我國房地產市場日新月異,市場房價和房租有所上漲,但房屋建造成本并沒有同步上漲,從而導致按照成本法計算的城鎮居民自有住房服務價值存在低估現象。在這方面,采用國際通行的市場租金法核算城鎮居民自有住房服務價值,可以準確反映居民消費支出和房地產業增加值,進而科學核算居民消費率和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促進結構性改革與發展。
編制國家資產負債表,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全面掌握國家財富狀況,弄清國家“家底”。國家資產負債表綜合反映國家資產總量、資產結構、負債總量、負債結構以及資產與負債的關系,同時分別反映國內主要經濟主體的資產與負債狀況。通過資產負債表中負債項目,可以分析和判斷國家經濟總體和不同經濟主體的債務風險情況,對防范債務風險具有重要參考價值。因此,國家資產負債表的意義重大。
作為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編制國家資產負債表需要解決一些關鍵問題:一是劃分部門分類,確定資產范圍;二是搜集全面、可靠的各項資產和負債基礎資料;三是按當期市場價格對各項歷史形成的資產和負債進行重新估價。
應用國民經濟核算體系,評價經濟社會發展成果。GDP是國際上廣泛用于衡量經濟運行業績的指標。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發現GDP所反映的經濟增長與生活質量改善往往并不同步。為了科學合理測度發展、財富、幸福和政府政績,需要拓展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應用,建立一系列發展成果考核評價體系。當前,我們要建立健全經濟社會發展成果考核評價體系、法治建設成效考核體系、五大發展評價體系、新常態發展評價體系、綠色化指數和幸福指數等。
總之,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理念的演進、經濟學及相關學科研究的深入、大數據技術的創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將會繼續走內涵深化和外延擴展之路,逐步升級為更高層次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