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河南牧業經濟學院一在校大學生因無力償還60余萬校園網貸跳樓自殺,這一悲劇再次引發了公眾對校園網貸業務的熱議。事實上,據媒體報道,一些網貸公司為開拓業務,貸款審核形同虛設,甚至通過“滯納金”等方式催收本金利息,謀取暴利,致使學生陷入網貸泥沼。青島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易憲容在接受光明網記者采訪時指出,學生遇到的經濟問題,政府要通過公共政策的方式去彌補,而不是用這種市場化的方式來運作。以下為訪談實錄。
?
學生的經濟困難要靠公共政策扶持,不能推給市場
?
校園網貸就是在互聯網金融的背景下,延伸到學生群體的金融信貸業務。在政府職能缺失的狀況下,網貸業務獲得瘋狂的增長,沒有規則,沒有法律,整個行業亂象叢生。
進入學校讀書,有的學生家庭條件不太好,比較貧窮,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學生的經濟困難及面臨的一系列問題,政府要想辦法解決,要通過公共政策的方式去彌補,而不是用這種市場化的方式來運作。對一些特別貧困的學生,政府應該以財政補貼的方式完全資助,保證順利完成學業。尤其是來自邊遠地區的孩子,就要通過教育扶貧的方式資助他們,否則,落后的面貌永遠不會改觀,經濟也永遠發展不起來。
采用公共政策方式解決學生遇到的經濟問題,一個是貸款的利率會很低,一個是能夠培養學生比較好的長期信用,信用的養成對他們進入社會也有益處。
校園網貸,以高利率為誘惑,盡管短期能夠解決他們的經濟困難,但也造成各種各樣的問題。一個是還債的問題,一個是家庭負擔沉重的問題,這些問題反過來使得學生荒廢了學業,把精力耗在從事商業活動上,從而引起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
建議取消校園網貸,引導學生把握好學習與創業的關系
?
我的建議是完全取消校園網貸業務,是政府的責任就需要政府來承擔,不能簡單的推給市場。學生的經濟困難,政府可通過學校貸款來解決,提供一系列公共資源的支持。而不是校園網貸,因為這種業務還不規范,市場的風險很高。
學生就應該好好讀書,學生遇到的經濟困難,應由家庭、社會和個人共同努力,不能通過市場化的方式來解決。該市場化的東西不市場化,不該市場化的反而市場化了,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
校園網貸存在的諸多問題不說,其用途也飽受爭議,有的學生用來作為創業資金。其實,我很反對學生創業,在學校就應該用心讀書,為走入社會創業做準備。因為創業的風險太高,一百個人創業,有九十九個是失敗的。現在我們的教育把學習和創業的關系搞顛倒了,該讀書的時候沒有好好讀書,該創業的時候也沒認識到風險,也不好好創業。我們應該把這種教育觀扭轉過來。要充分認識到創業的風險,學生創業一定需慎重。
?
(光明網記者 王錦寶)
欄目簡介
《“五老”評熱點》是光明網最新推出的一檔有聲互動節目,聚焦當前社會發展、社會主義核心體系建設中的熱門話題,邀請“五老”(即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授、老模范),以“有聲評論”的方式,理論聯系實際地進行深入解讀。
往期回顧
聯系我們
如果您也是“五老”中的一員,愿意與網友分享自己對于新聞事件的看法,歡迎將您的個人簡介及聯系方式發送至wulao@gmw.cn,我們將及時回復您的來信。
欄目策劃:光明網理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