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春季會議期間在華盛頓召開,全球經濟增長乏力仍然讓各國官員們感到憂慮。作為2016年G20峰會主辦國,中國角色和中國方案更加受到各方期待。中國青年報記者就世界經濟復蘇態勢、中國經濟改革以及中國主辦G20杭州峰會等相關問題,專訪了曾經在中國工作多年的法國財政部副部長貝宇諾(Bruno Bezard),他表達了對G20杭州峰會的支持和期待。
記者:進入2016年,世界經濟增長乏力,中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金融市場出現了擔憂情緒和多次較大的波動。您對世界經濟的前景有何預期?
貝宇諾:的確,我們現在正處于多種類型的風險疊加時期。經濟增長乏力,市場頻繁波動,有時甚至無法確知根本的原因。在這樣的情況下,最重要的是全球政治領袖和貨幣政策的決策者們聚在一起,彼此溝通,共同向市場發出必要的信號。這正是在華盛頓舉辦48小時大型會議的目的所在。
這些風險不應該被忽視,與之相反,我們必須找到應對之道。當然,這也不意味著應該忽視那些帶來希望的因素與積極的信號。在歐洲,經濟復蘇盡管還遠遠不夠,但確實已經開始。在歐洲各國的共同努力下,重大的金融危險已經被我們甩在身后,市場秩序已經建立起來。就在18個月前,人們在不斷地談論法國糟糕的預算狀況,以及法國是如何不遵守向歐盟許下的控制預算赤字的承諾。但我注意到,如今人們已經不再提起這些話題。12個月前,很多人宣稱希臘將脫離歐元區并且產生重大的沖擊,但在法國等歐盟國家的努力下,希臘留在了歐元區,并且開始推行大膽的改革措施。這不意味著大功告成,但我們確實取得了很大的進展。
記者:您如何看待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和中國正在進行的經濟改革?
貝宇諾:關于的中國經濟狀況,雖然我不是最好的專家,但我注意到,中國經濟發展模式正在經歷轉型,這是備受期待的。這也不可避免地會產生一些震動。我既不會對中國盲目樂觀,也不是“中國悲觀論者”。西方媒體往往喜歡夸大其詞,今天報紙文章的標題可能是“中國將把我們摧毀”,第二天標題可能就變成了“中國即將崩潰”。我們需要保持適度的謹慎和沉著。盡管中國經濟目前面臨很多難題,未來可能會遇到更多困難,但是中國所選擇道路的方向是正確的。我與中國同事談論過這個問題,我對中國政府把握方向的能力有信心。
在國際經濟治理層面,中國應該也將會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法國一貫支持中國發揮更大的作用——法國支持將人民幣納入IMF特別提款權的貨幣籃子,支持成立亞投行,支持中國加入歐洲復興開發銀行,支持中國在處理主權債務的巴黎俱樂部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我們對中國加入這些國際機構都表示歡迎。當然,這不代表我們對所有的事情都意見一致,這是客觀現實,但通過對話讓彼此的觀點相互碰撞,總會產生積極的作用。根據我以往的個人經驗,與中國進行討論之后總能達成非常重要的協議。
記者:中國將主辦2016年的G20峰會。法國作為中方重要的傳統合作伙伴,以及國際金融架構工作組的聯合主席國為此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您如何看待此次中國G20峰會?對主席國中國又有何期待?
貝宇諾:法國是中國主辦G20峰會非常積極的合作者。我們雙方進行了很多溝通,法國也很高興應中方的邀請擔任國際金融架構工作組的聯合主席。
2011年3月法國擔任G20主席國期間,中法雙方曾在南京共同舉辦過一次關于國際貨幣體系的高級別研討會。5年之后的同一天,我們在法國財政部再次迎來了這個高級別研討會,會議由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法國財長米歇爾·薩潘以及法國央行行長弗朗索瓦·維勒華共同主持,IMF總裁拉加德以及全世界超過30個國家的財長和央行行長出席,共同討論上述問題。
我們對中國主辦G20會議抱有很多的期待。首先,這對中國和全世界都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其次,會議將討論關乎根本的重大問題,法國對此非常關注。我無法列出所有的工作議題,只舉幾個例子:我們將討論支持經濟增長的措施、增強國際貨幣體系的韌性、打擊恐怖融資、打擊稅務舞弊和部分金融市場的不透明、落實巴黎氣候協定的具體措施等。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最重要的是取得實質性的進展。
記者:目前,中法兩國在經濟金融領域合作的進展如何?
貝宇諾:中法兩國在相關領域的的合作非常密切。值得一提的是,由法國財長薩潘與中國政府副總理馬凱共同主持的中法財金高級別對話機制非常成功。但是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每次訪問中國歸來,我都更加確信,在尊重彼此利益的基礎上,中法之間更加緊密的合作將會為雙方帶來更多的好處。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駐法國記者 孟小珂 本報巴黎4月22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