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點建議
針對中國快速發展的海外并購浪潮,有關主管部門應加強兩方面工作:一方面對企業投資的熱情充分肯定,有關主管部門應繼續提供必要的便利化服務和政策支持;另一發面應加大多方面的信息發布與服務,及時向企業發布風險提示和引導,提醒企業樹立風險意識,確保投資的安全性和可持續性。
企業要關注并學會把握和駕馭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復雜變化。目前全球經濟仍處于不均衡復蘇階段,市場波動和震蕩十分劇烈,發達國家仍未最終擺脫危機束縛。美國經濟雖率先復蘇,但也存在眾多深層次的矛盾,特別是金融資產泡沫和企業債務風險仍是困擾美國經濟的主要矛盾。中國的投資企業一定要全面了解投資目的國的政治、法律、經濟狀況,并對這些發展變化有準確的判斷以避免大規模投資后,經濟形勢惡化帶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企業必須制定完整的投資計劃。中國企業一旦決定參與海外投資項目,必須要有一個統籌的考慮。首先要有明確的發展思路,把握好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和經營主業。在進入市場前,應制定詳盡的產品戰略和市場戰略,并要經過充分的論證。其次在具體項目啟動前要做好可研報告,如有困難應委托專業咨詢機構完成。
控股經營或以較少的投資實現控股的目的。按照公司法的規定,最大股東控股是很正常的情況。所以中國企業在海外兼并過程中,應盡量避免全額收購,可以采取分步兼并收購的方法。如先入股一定的比例,待經營的前景比較明朗時再進行增資控股。對此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提供了有效的經驗,數據顯示,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前,外商在華投資的70%是以合資的形式進行的,此后控股和獨資的形式才逐漸有所上升。而且在投資進入市場的初始階段,當地合作方的選擇也是十分重要的。
與當地企業密切合作。海外投資在起步階段最好先以合資的形式為主,學會與當地企業分工合作,并且要慎重選擇好合作伙伴,特別是在一些敏感領域的投資,如果沒有當地有影響力合作伙伴的配合是十分復雜和艱難的,有時甚至會付出較大的代價。此外無論在海外經營獨資企業還是合資企業,都要深入了解當地的法律法規和文化風俗習慣,并且要尊重當地的法律法規,嚴格依法辦事,不能有僥幸心理。在這一點上要密切與當地合作伙伴溝通合作,盡量采取屬地化管理的模式,加快融入當地社會,樹立良好企業形象。
加強風險防范意識。在海外投資兼并過程中,主要應注意兩方面風險,即外部風險和內部風險。由于不了解所在國的法律法規和財稅制度所導致的經營困難或財產損失屬于外部風險;由于人員安排不當或主要負責人水平和能力有限所導致的經營虧損屬于內部風險。此外在當前形勢下,在海外兼并收購的過程中應盡量避免杠桿過大操作,特別是對于有些負債很高的一些企業,更要嚴格限制超規模貸款收購的做法,應鼓勵采取多渠道融資的方法,避免因企業遇到債務問題后直接對銀行造成影響。
國內主管部門應加強對重大項目的關注和跟蹤。在深化改革的過程中,一方面強調簡政放權,減少審批,另一方面也要加強事中事后的監管。超過一定規模的重大投資項目一般在海外都會引起強烈反響。這些項目的進展不可避免要經歷復雜的程序,有時還會引發各種矛盾。如果處理得不好,中國的投資形象就會受到影響。政府主管部門有必要對這些項目進行了解和跟蹤,以便在發生矛盾時及時出面協調或推動高層出面疏通,以更好地維護中國企業的利益。大型企業并購的后續跟蹤和監管,特別是對于企業并購后的效果和效益也要有一定的跟蹤。要善于總結經驗,及時作出一些必要的政策調整和完善,以防止企業陷入深度的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