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 陳慶修
●綠色發展不僅要對傳統產業進行綠色化改造,降低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保護生態環境,提高其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同時,還要加大綠色投資,倡導綠色消費,促進綠色發展,培育清潔、低碳、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其核心在于形成高端化、高質化、低碳化、生態化的綠色產業體系。
●綠色發展是轉變增長方式的可行路徑。應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把握好影響綠色發展的公共政策、科技創新、績效評價等突出因素,依靠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形成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和持久動力,以綠色發展破解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難題。
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將綠色發展作為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個重要理念,體現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綠色發展可以把資源節約、環境建設、自主創新、科學管理同低碳發展、社會進步、生態文明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良性循環,有利于從根本上轉變增長方式。
以綠色發展推動增長方式轉變的著力點
綠色發展不僅要對傳統產業進行綠色化改造,降低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保護生態環境,提高其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同時,還要加大綠色投資,倡導綠色消費,促進綠色發展,培育清潔、低碳、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其核心在于形成高端化、高質化、低碳化、生態化的綠色產業體系。
轉變增長方式,關鍵是資源的優化配置,核心是提高效率,目的是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具體來說:
一是綠色制度創新是根本。制度框架對綠色發展和增長方式轉變有重大影響,技術進步、投資方向、產業結構和分工,甚至觀念意識等,這些與增長方式息息相關的因素都與制度密不可分。制度既包括經濟政治等方面的體制機制法規,也包括同一經濟體制條件下的經濟組織形式、經營管理方式等。增長方式的轉變,無論是市場推動的自發演進,還是政府推動的導向行為,都離不開制度的規范和激勵,而實施強制性的制度約束是推動綠色發展和轉變增長方式的必要條件。要從提高經濟效率和發展效益的角度創新制度,將保護自然環境、維護生態安全視為發展的基本理念,將綠色發展視為發展的基本取向,并體現在制度安排中。
二是政府職能轉變要先行。轉變增長方式行政管理方式轉變要先行。當前,綠色發展和增長方式轉變的嚴峻挑戰并不在經濟本身,而在政府角色定位和職能轉變上。政府作為公共權力行使者、政策措施制定者、經濟活動管理者的特殊角色,決定了它是完善市場體系、規范市場行為、克服市場缺陷、保證市場有序運行的關鍵力量,對綠色發展和轉變增長方式具有巨大的導向作用和廣泛的重要影響。適應推進綠色發展和轉變增長方式的要求,要創新行政管理體制機制,把更多精力從主導經濟發展,轉向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和創造良好經濟發展環境,更好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變主動干預為主動服務。同時,自覺遵循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律,提高宏觀調控的科學性和預見性,實施人與自然和諧、生態與經濟協調的綠色管理,構建綠色管理新機制,按照自然規律對稀缺生態資源進行優化配置和科學利用,從而有利于推動增長方式轉變。
三是自主創新是根本出路。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和發展后勁的關鍵所在,也是轉變增長方式的根本出路和突破口。我國傳統產業大多能源和資源消耗高、環境污染重,利用高新技術加以改造,可以大大提高資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益,減少污染排放,提高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甚至可以將其中的夕陽產業脫胎換骨為朝陽產業。我國的人口規模、資源環境稟賦和經濟技術發展階段,決定了我們實現綠色發展較發達國家面臨更大的挑戰,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矛盾更為突出,需要我們把自主創新作為轉變增長方式的突破口,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戰略基點,走中國特色綠色發展之路。
四是綠色消費是重要動力。綠色消費是綠色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轉變增長方式從需求結構上來看就是要擴大內需,內需的重點是擴大消費,通過綠色消費來拉動綠色發展和增長方式轉變順理成章。目前全社會消費能力正處于升級轉型階段,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行綠色消費,對綠色發展和增長方式轉變將產生持續強勁拉動力。
五是市場機制是基本手段。增長方式轉變最終是由市場決定的,只有市場機制才能將綠色發展的各種利益主體聯系起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主體都處于激烈的競爭之中,只要確保市場競爭公平公正有序有效,自然會推動綠色發展和增長方式轉變。作為市場工具的價格和稅收是解決資源環境問題的有效手段,可從根本上扭轉資源利用中的低效和浪費現象。市場機制是價格、供求、競爭等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結果,可引導資源由低效益向高效益、由供給過剩向供給不足的部門或領域流動。實踐證明,只要用好市場的力量,確保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就會推動增長方式向綠色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