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 葛劍平
人才是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核心要素。大學生作為創新創業的生力軍,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是對社會活力最有力的激發。在創新創業的新時代,高校也要在教育教學觀念上創新,克服就業導向的成才思維慣性,以服務國家重大需求、實現學校發展目標為驅動,轉變觀念、創新模式、深化改革,破除體制機制障礙,開拓創新、釋放活力、彰顯特色,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中,培養“敢創業、能創業、創成業”的創新創業人才。真正從根本上補齊教育短板,切實讓創新創業教育為實現大學生創業夢想助力護航,建議重點應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要重塑創業教育內涵,正確定位創業教育目標。高校要加深對創業教育內涵的認識與理解。要以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為核心,在創新創業教育的方案設計、制度安排上加強頂層設計,將創業課程融入專業課程教育體系,將創業實踐納入專業實踐拓展體系。在創業教育中強化專業教育,在專業教育中突出創業教育,促進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互相滲透、協同發展。并通過一系列激勵措施和制度引導,大力支持廣大師生在教學、科研、管理和服務等各項工作中勇于創新。
二是要有務實重行,構建特色創新創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往往沒有固定的模式,是一種充滿個性的教育方式。創業教育成功實踐可以借鑒,切忌不能盲目進行模式的復制。高校要以理性務實的心態,結合學科特色和地方區域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從學生的自身發展和創新創業知識需求出發,修訂人才培養方案,使創新創業元素有效植入教學過程,進行針對性和個性化的創新創業教育,探討個性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
三是要培訓師資隊伍,打造“雙師型”創業導師團隊。國家和各省級教育主管部門要充分認識,創業教育不能閉門造車,應本著“引進來,走出去”的原則,打造專兼結合的創業導師團隊。各高校要將創新創業教育師資培養計劃納入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總體規劃,完善創業導師的準入、培訓、評價、獎懲制度。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推進創業教育師資深入企業掛職鍛煉,增強教師對市場前沿的掌控能力及實踐能力。同時,引進相關社會培訓機構,積極從社會各界聘請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創業成功校友作為兼職創業導師,有針對性地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指導,在分享中使大學生去感受創業的艱辛和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起創業的熱情。
四是要加強產學研“無縫”合作,重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高校應倡導“開門”辦學,與社會各界主動建立多方位、多渠道的聯系,盡可能的給予學生創新創業的支持和幫助。政府部門是學校的管理者及各項政策的制定者,高校在推行創新創業教育時,應主動將問題、難點及政策訴求反映給地方政府,爭取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高校也要本著“雙贏互惠”的原則加強與企業的合作,積極打造“產學研”合作創新創業實用型人才培養平臺,有益于學生去了解企業運作過程中涉及的生產設備、技術、供應鏈、財務、管理等各方面知識,激發大學生的創造精神和熱情,提高實踐能力。
五是要重組內外創新資源,形成創業教育服務組織。在校內,對教務部門、團委、學生工作部門、創業園區等資源進行科學配置、優化重組,在高校支撐服務力量之間形成有效合力。在校外,有效整合高校的辦學資源、智力資源與企業的市場、技術、資金等資源,完善校企合作的資源整合機制。同時通過設立全國大學生創業委員會來指導和推動國內創業教育服務組織的發展。
上一篇:權力清單與政府改革路徑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