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經濟轉型為主線的結構性改革,重點是正確處理好市場、企業和政府的關系,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進一步激發企業活力,加大更有效的制度供給,以實現經濟轉型的實質性突破。
服務業市場開放是結構性改革的“重頭戲”。
從工業市場開放到服務業市場開放是大趨勢。“十三五”,我國要形成服務貿易為重點的開放型經濟新格局,需要有序擴大服務業的對外開放;另一方面,把握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趨勢,關鍵是以服務業市場開放為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
服務業市場開放滯后是市場化改革的“突出短板”,比如服務業市場化程度低、服務業對外開放的程度較低、服務型經濟水平低、服務價格高等。伴隨著服務業領域社會資本投資增速將超過工業、服務業固定資產投資中社會資本投資占比過半,服務業市場開放是市場化改革的“最大紅利”,服務業市場開放將給社會資本帶來巨大的投資空間。
服務業市場開放牽動影響轉型發展全局。形成服務業為主導的產業結構,需要通過服務業市場開放,形成有效投資;形成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格局,需要通過服務業市場開放,擴大服務供給能力;推進雙邊、多邊自由貿易進程,需要有序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并通過服務業市場的雙向開放,形成以服務貿易為重點的開放型經濟新格局。就是說,落實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開展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行動”,關鍵在于盡快制定“十三五”服務業市場開放的行動計劃。
實現服務業市場開放的重大突破,需打破服務業市場的行政壟斷與市場壟斷,推動服務業領域國有資本的戰略性調整,全面推進壟斷行業競爭環節向社會資本開放;推進服務業市場的便利化改革,使社會資本成為現代服務業發展的主體力量;全面放開服務業市場價格,形成統一開放、公平競爭的市場體系;以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為重點加快公共服務業市場開放;推進服務業市場開放的相關政策調整,實現服務業與工業用地、用電、用水等政策平等,通過盡快完成“營改增”、改革消費稅等,形成有利于服務業發展的稅制結構。
上一篇:為“一帶一路”提供科研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