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老工業基地“破繭成蝶”
———民革界政協委員為振興東北把脈開方
面對內外交織的困局,如何加快轉型調整,走上全面振興之路?在民革界聯組討論上,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未來走向受到委員的關注和熱議。
東北地區再遇發展困難
“東北地區的經濟危機實際上是傳統工業的危機。”吉林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徐濤委員說,在全國經濟下行明顯的大背景下,東北三省經濟回落,并不奇怪。“這是長期積累的深層次體制機制矛盾和結構性問題集中爆發的結果。”
徐濤表示,雖然東北地區結構轉型喊了很多年,但目前仍以重化工業、大型國企為主,存在著體制僵化、結構布局不協調、不均衡、產品相對單一、創新乏力等一系列問題。
“‘一業獨大’的產業結構,在東北三省尚未從根本上改變。”民革黑龍江省委主委何小平委員以黑龍江省為例指出,由于當地資源型城市已經普遍面臨資源枯竭的問題,隨之帶來了產業結構失衡、城市功能缺位、企業辦社會負擔沉重,就業及社會穩定壓力增大等一系列困難和問題。
“‘去產能、去庫存’的重點行業,確實面臨著安置富余職工的很大壓力。”遼寧省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溫雪瓊委員表示,隨著產業結構升級,企業為保持正常生產經營,進行適當裁員、進一步優化人力資源結構是必然要面對的問題。“2015年,遼寧裁員企業主要集中在制造業和采礦業。”
打好轉型“組合拳”
“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發展已經到了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何小平說,“新常態”,東北老工業基地要打出加快轉型升級的“組合拳”。應對資源型城市替代產業發展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并對資源型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給予支持,幫助資源枯竭城市實現發展目標。
“東北老工業基地要走出目前的困境,必須走好結構調整這步重棋,并保障好民生。”溫雪瓊表示,化解產能過剩、做好職工安置工作,關鍵是依法維護好職工的合法權益,重點是妥善處理勞動關系,加強社會保障銜接,解除職工的后顧之憂。她建議中央設立的專項獎補資金,對東北老工業基地給予更大的傾斜。
“轉型升級靠什么去保證其有效執行及落實?當然是人才。”徐濤建議,在東北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過程中,認真推動人才策略,制定長短期人才培養規劃;制定良好合理的用人激勵機制,派人到工業發達的國家,學理念、學敬業、學技術、學工藝,“只有這樣高位支持,才能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發揮重要的人才支撐作用。”(孫金誠)
上一篇:東北三省政協主席共話東北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