闡述好大國精神理念和價值追求,提升大國形象
首先,加強理論內功修煉,形成清醒而自覺的文化意識話語表達,闡述好大國精神理念和價值追求。圍繞中華傳統、國家理念,夯實話語體系構建的理論基礎。文化工作者要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學習,以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新理念武裝頭腦。在國際話語傳播中要敢于發聲強化硬新聞報道,突出大事理念。要主動展開中國視角,全方位滿足國際社會多元信息需求。全面闡述立場主張,塑造中國形象。
其次,突破西方束縛,增強民族魅力,中國話語要以“獨立”站姿展現大國胸襟和風采,贏得話語主導權。為此,要積極介入社會領域多元主題,主動設置議題框架,徹底打破追隨西方的被動局面。要增強話語“擴容”力,借鑒性吸收他國話語、網絡話語,豐富和準確定位中國故事的時代表達,提升大國話語的普適性和感染力。
第三,弱化理解誤差,提高話語策略,緩和沖突強化引導,讓開放、開明、包容的大國文化更易被世界接受。要主動探求接收對象的文化心理、思維方式、語言習慣,以多元化和國際化為落點,使傳播更“接地氣”。要積極運用多種融合,營造資源共享、形成多位一體的傳播強勢,將話語深意融入生動新穎的形式之中。
最后,建立方式創新、效果導向的中國話語體系,增強和諧大國形象的說服力和影響力。要把握好傳播“時、效、度”,講求傳播技巧,處理好“講道理”和“講故事”、“自己講”和“別人講”、“大聲講”和“柔聲講”的關系,既闡明自己的立場主張,又潛移默化地達到說服成效。創新對外傳播方式,多平臺多維度地書寫中國,以富有生命力的中國話語,“事半功倍”地塑造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參考文獻】
① 萬季飛:《大力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人民網,2012年1月17日。
上一篇:我國智庫建設發展趨勢前瞻
下一篇:為決勝全面小康匯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