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50人論壇2016年年會現場
近日中國經濟 50人論壇2016年年會舉行,中財辦主任劉鶴、央行行長周小川、財政部長樓繼偉、經濟學家吳敬璉等人參加。當今中國經濟界最重要的決策者和智囊濟濟一堂,爭鳴中國經濟的現狀和未來,這樣的場合,并不多。因此在中國經濟面臨轉折點的當下,這批頂級智囊的意見更加受到關注。思客根據論壇內容整理了八位大咖的發言干貨,與各位讀者共饗。
貨幣政策被過度依賴
周小川(中國人民銀行行長)
我只是從這一個角度說明,我們當前存在很多價格扭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要的內容就是把這些價格扭曲消化掉,改革掉,在很多程度上就是結構性改革了。
另外一個強調結構性改革,特別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由于很多國家財政政策空間比較小,過去債務比例高,所以有一些過度依賴貨幣政策。因此 近兩年在國際很多場合在討論,對貨幣政策的過度依賴問題。
另外可能過度依賴凱恩斯主義的措施,搞了一段時間以后就會過頭,大家就會討論這個事。從這個角度來講,大家會思考,實際上應該更加側重于對供給側的政策考慮。從這個角度來講,供給側和需求側也是相匹配的,是相互配合的。
貨幣政策要避免過多的放水
易綱(中財辦副主任兼央行副行長)
我們現在實行的是積極財政政策,可以在鼓勵消費,盡量減少擠出效應上多做文章。那么貨幣政策實行的是穩健的貨幣政策,要穩健、適度、靈活,要避免過多的放水和寬松。應該說總需求管理的主戰場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但是同時,我想強調的,也有一些補短板的政策,既是供給又是需求,把補短板的政策運用好的話,也會適度擴大總需求。
勞動合同法存在五個問題
樓繼偉(財政部部長)
我國勞動合同法可能是有問題的。首先是現行的用工制度脫離勞動生產率,工資剛性上漲。最近十年,特別是最近八年,工資超過勞動生產率兩三個百分點,使得我們競爭力越來越不足。
另外,我國勞動合同法,是標準工時制。我國大量外向型、代工制的企業,不可能簽訂長期的合同。法律造成的扭曲,使得相當這方面的用工制度,使得這方面生產力增長很慢。
第三點,法律一定程度上強化了職位的保護,造成勞動力市場的僵化。
第四點,降低了企業人力資本投入的力量。企業要支付大量成本,來提高工人職業技能。但是現在的企業不愿意加強這方面的投入,因為職工可以以任何原因就可以走人。
第五個,學生失學率上升,工人不愿意放棄當前收入,所以出來了勞動派遣工的制度。企業內部應該推行工資集體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