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理解中國人的價值觀,應該在面向未來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加以闡明
我們一方面不能拋棄傳統,割斷自己的精神命脈;另一方面也不能停下前進的步伐,忘記理想的召喚。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而善于創新的文化才真正有未來。在這個意義上,創新才是最好的繼承。由此,我們要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同時也要在價值的拓新上下功夫。我們的核心價值觀是面向未來理想社會的,因此,在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必須把反映等級社會的價值觀滌蕩清除出去,培育和弘揚符合歷史發展方向的社會主義價值觀。核心價值觀必須著眼于人類歷史發展的前進方向,必須反映社會發展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與歷史進步的節奏合拍。
要理解中國人的價值觀,應該在中國與世界的交流互鑒中加以體悟
在古代,中國就與世界各國進行多方面的交流互鑒,從中學到許多東西,經過消化吸收轉化成為中華文化的成果,例如佛教的傳入、西域的音樂。近代以來,西方的文藝復興、啟蒙運動、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等,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理論,都深刻地影響和改變了中國的面貌。當然,中國也可以對世界價值觀的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譬如,中國人“和而不同”的價值觀,可以成為調節國際關系的最佳規范。我們主張“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這要比霸權思維和價值觀合理的多、也公正的多。“中國夢”絕不是世界霸權夢,而是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夢。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中國夢是奉獻世界的夢。‘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這是中華民族始終崇尚的品德和胸懷”。
總之,自古以來,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孕育了具有中華民族獨特意識、品格和氣質的價值觀念體系。但是,民族精神或民族的價值追求是對一個民族現實的歷史創造性活動的引領和反應,必然對特殊的時代性問題作出回應,從而必然帶有一定歷史時代的烙印。只有反映時代特征和要求的文化,才能有時代性的影響力,才能形成現實的、有積極價值取向和生命力的文化。也只有在這種歷史與現實的相互映照中,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體悟中國的價值觀。
注:本文為北京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成果,
項目編號13ZDC14。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上一篇:破解馬克思主義信仰危機的三重路徑
下一篇:“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理論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