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韓慶祥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和全面從嚴治黨,構成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的施政綱領。這一綱領具有根本性、全局性、整體性、系統性和邏輯性。抓住“四個全面”,就抓住了治國理政的根本、全局和整體,就抓住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全局和整體。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在談到“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的指導思想時,強調要堅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如何進一步深化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理解?2015年1月,中央政治局就辯證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進行第二十次集體學習。目的之一,是為全面準確深入把握“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供哲學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我們黨要團結帶領人民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必須不斷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滋養,增強辯證思維、戰略思維能力。這就啟示我們:要運用哲學思維,從整體上全面準確把握“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運用歷史思維,把握“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提出
歷史思維,注重把對象和事物置于歷史發展過程中進行思考,注重揭示事物發展的必然進程及其內在邏輯。
十八大以前,我們中國共產黨較為注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深化改革、依法治國和從嚴治黨等問題。在此基礎上,十八大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遵循我國歷史發展過程的內在邏輯,在實踐上集中做“四件大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對這四件大事從哲學上加以概括提升,便可發現它們之間具有內在聯系,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即目標與手段的關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和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個戰略舉措。正是基于這種思考,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工作時正式提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這反映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提出具有歷史基礎、實踐基礎和哲學基礎,符合歷史發展的邏輯,且體現著新一屆中央對治國理政的頂層設計:既注重四個“全面”,又注重四個“重點”,還注重把四個“全面”“重點”整合成一個有機整體。
上一篇:全面把握“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