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共山東省委黨校教授 宋協娜
“四個全面”體現時代要求
問題是時代的口號、時代的聲音。一條發展道路只有解決時代所提出的問題,才能體現時代發展要求,不斷向前拓展。中國道路就是這樣一條道路,它始終關注和解決時代問題,彰顯自己的時代性。這是中國道路充滿活力的重要原因。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這是中國道路在當下解答時代問題、體現時代發展要求的戰略布局,必將推動中國道路不斷向前拓展。
中國道路的形成與發展是一個與時俱進的過程,也是一個為不斷解決時代問題而接續奮斗的過程。改革開放以來,在總結改革開放前30年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經驗教訓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人不斷解答“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時代提出的問題,終于開辟和發展了中國道路。對這些時代問題的解答,實際上就是把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與中國國情緊密結合、與時代特征緊密結合,從而彰顯鮮明的問題意識和時代特色。
時代總是在不斷發展,也總是會不斷提出新的問題。當今時代正在發生深刻復雜的變化,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持續推進。就我國而言,發展起來之后的問題并沒有減少,舊的矛盾解決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目前,我國經濟發展處于發展速度的換擋期、結構調整的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三期疊加”時期,信息化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又壓縮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時空條件,而經濟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發展則對我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從實際情況看,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突出,科技創新能力不強問題突出,產業結構不合理問題突出,資源環境約束加劇問題突出,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較多,城鄉區域發展差距較大,諸如此類的突出問題給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不能科學解答這些問題,中國道路就難以在實踐中不斷向前拓展。正是為了解答這些時代問題,我們黨提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習近平同志指出:“‘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是從我國發展現實需要中得出來的,從人民群眾的熱切期待中得出來的,也是為推動解決我們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這揭示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就是為解答時代問題而提出來的。
著眼于科學解答時代問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從宏觀上、全局上分析問題,更加注重經濟社會發展和治國理政的整體性、協同性、相容性,更加注重中國與世界的互利共贏、與時代的同頻共振,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以“有機統一整體”思維尋找利益與價值相容性,從而集聚改革合力、匯聚創新動力,謀劃治國之道、夯實立黨之本,在新的時代條件下開啟中國特色國家治理新形態,彰顯中國道路時代性新特征。中國共產黨人要解決時代問題,就必須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變化的利益需求。正是基于此,“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把群眾意愿、群眾需要、群眾滿意作為思考問題、解決難題的依據和標準,無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都充分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和人民主體地位,依據新的時代條件既實現人民整體利益,又兼顧不同群體具體利益。黨的十八大以來的發展實踐充分證明,“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在深刻把握時代主題、充分認識時代問題中不斷增創中國道路新優勢,在不斷解答時代問題中使中國道路越走越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