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減少涉及企業的行政審批事項
這是營造公平競爭、健康發展環境的重要手段。要持續推進政府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減少審批、優化制度、簡化手續、提高效率,找準市場功能和政府職能的最佳結合點,充分發揮市場和政府的各自優勢。要統籌推進行政審批、投資審批、職業資格、收費管理、商事制度等領域改革,限制政府對企業經營決策的干預,廢除各種形式的不合理規定,出臺一批規范行政權力運行、提高行政審批效率的制度和措施,切實為企業松綁減負。要創新監管機制和監管方式,整合監管資源,減少重復檢查,提高監管效能。要創新政府管理方式,出臺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規范行政權力運行,減少對各類所有制經濟的微觀干預。
(五)切實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增強實體經濟盈利能力
這是營造公平競爭、健康發展環境的根本目的。要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切實降低企業運營成本、融資成本和稅費成本。要優化企業運營模式,通過管理提升、成本管控、科技創新、技術改造、盤活存量等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嚴格控制各類成本,努力提升經營效益。要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完善境內外金融支持和服務功能,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要完善稅收制度,調整不合理的稅費結構,清理和規范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有序解決以費代稅的問題,切實減輕各類所有制企業負擔。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描繪了宏偉的發展藍圖。我們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堅決貫徹落實《建議》的各項部署要求,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牢牢把握“兩個毫不動搖”方針,更好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