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產權制度改革助推現代農業建設邁上新臺階

2016-02-04 10:25:45來源:中國經濟時報-中國經濟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蔣正翔

  農村改革,改到深處是產權。產權制度改革是農村家庭承包責任制建立之后,又一次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歷史性深刻變革。2011年,泗洪縣抓住江蘇農村綜合改革試點的重大契機,堅持頂層設計與基層實踐緊密結合,積極探索產權制度改革的有效實現形式,推動現代農業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泗洪縣現代農業建設已具“雛形”,小平同志當年提出的“第二個飛躍”正在被這里的實踐驗證。泗洪縣的做法昭示著現代農業的未來方向,給我們帶來許多重要啟示。

  沈和 劉希澤 江海洋

  當前,在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過程中,能否有效補齊農業這一“短板”,事關億萬農民切身利益,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進程,也直接影響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順利實現。江蘇省泗洪縣以產權制度改革助推現代農業建設邁上新臺階的積極探索,給我們提供了有益借鑒與啟示。

  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紅利日趨顯現

  泗洪縣地處蘇皖交界、洪澤湖西畔,戶籍人口107.5萬,其中農業人口70.6萬人,耕地面積198萬畝。三十多年前,以“敢為天下先”的非凡勇氣,邁出農村“大包干”第一步。2011年以來,以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強化問題導向、發展導向和民生導向,為現代農業建設注入巨大生機活力。

  (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迅猛發展,職業農民成為現代農業建設主導力量。2011年以來,全縣新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2465家,年均增長50%,帶動14.5萬農戶入社,覆蓋全縣95%的行政村;成立家庭農場1400個,比2010年翻了2番。新型經營主體大量出現帶動農業耕地加快流轉。到2015年,全縣土地流轉面積累計達到114.8萬畝,超過全縣承包耕地面積60%,比2010年提高41個百分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農民生產方式發生變化,有的通過土地流轉實現“旱澇保收”,有的通過加入專業合作社做到“背靠大樹好乘涼”,有的通過企業務工成為“工薪一族”。日益活躍的新型職業農民,推動傳統農業“華麗轉身”。可以說,泗洪縣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做法,有效破解了當前“誰來種地”、“怎樣種地”這一現代農業建設的重大現實問題。

  (二)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快速形成,農業整體素質和競爭力大幅提升。糧食生產是一大突出亮點。全縣糧食總產量由2010年的95萬噸增加到2015年的143萬噸,夏糧增量和增幅均居全省縣級第一,連續八年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數字背后是農業生產能力持續增強和產業化水平不斷提升。農業產業化讓傳統農業實現“接二連三”,有力推動農業產業鏈從生產向加工、倉儲、流通等領域延伸。全縣農業龍頭企業達180多家,其中銷售收入過億元的有8家,國家級龍頭企業從無到有。與此同時,農業全程社會化服務蓬勃發展,各類涉農服務組織達325家,服務范圍覆蓋農資農技、育秧防治、收割存儲等各方面。江蘇省農科院、蘇欣農機連鎖有限公司、江蘇匯隆投資擔保公司等一批知名農業服務機構紛紛落戶泗洪,大批農民加速轉型從事二、三產業,農業生產力又一次得到極大解放。

  (三)先進農業物質裝備極大改善,現代農業科技廣泛應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推進農業生產經營規模化的同時,著力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五年來,新增大馬力機具13530臺套,農業機械總動力超過137萬千瓦;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上升到78%,其中水稻種植機械化率達80%,三麥機播率達92%,稻麥秸稈機械化還田率達85%,被省農機局評為“基本實現水稻機械化縣”。全縣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5%,主要糧食作物測土配方施肥實現全覆蓋,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覆蓋率達到100%,農業科技在糧食生產中的貢獻率達62%。泗洪農業科技綜合展示基地推廣的泗稻12號,畝產超過1400斤,單產提高100公斤以上,對農民增產增收帶動作用很大,每年吸引大批種植大戶和種植合作社參觀學習。

  (四)生態農業發展勢頭強勁,特色知名農業品牌名揚四海。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基地占可食用農產品耕地面積的比重超過97%,“三品”產品認證總數達306個,居蘇北第一。五年來,農業化肥使用量年均降低10%,農藥施用量降低3%,農膜回收率達86%,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率達99.8%,建成農村戶用沼氣池17500個和農作物秸稈循環再利用示范點68個。全縣形成優質稻米、高效水產、特色林果和生態畜禽四大農業主導產業,培育出“泗洪大米”、“泗洪大棗”等一大批農業品牌,“泗洪大閘蟹”成為國內水產市場最為搶手的“香餑餑”。2015年,全縣河蟹產值達到24.48億元,占漁業總產值的67.26%,成為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

  農村產權制度改革,不僅助推泗洪現代農業建設取得顯著成效,而且加快了全面小康社會建設進程,帶動城鄉面貌發生歷史性巨變。近五年來,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從2010年的181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363億元,年均增長14.8%。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到12454元,五年翻了一番。城市化水平提高9.5個百分點,累計有4.3萬戶農民近14.7萬人變為新市民,51個省定經濟薄弱村面貌煥然一新。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更加完備,累計有12個農村集中居住區被評為省三星級康居示范村,部分鄉鎮在戶口性質、就業養老、就醫入學、社會保障等方面與縣城“同城待遇”。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讓泗洪煥發出更加蓬勃的生機活力,方興未艾的現代農業建設給農民帶來無限的希望和憧憬。

[責任編輯:蔣正翔]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