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世界經濟總體上繼續處于深度調整期,增長勢頭脆弱,復蘇態勢不穩固,不確定因素突出。各國宏觀經濟數據波動,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跌,國際金融市場跌宕起伏,發達經濟體和新興市場都面臨金融風險。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全球經濟增速2015年為3.1%,低于2014年的3.4%,但2016年可能達到3.6%。在此背景下,世界經濟格局中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相比,在經濟增長趨勢、經濟實力對比、國際經貿秩序影響力等方面都越來越顯得力不從心,越來越朝著平衡方向靠攏。這確實是近代以來國際力量對比中最具革命性的變化,值得高度關注。
從增長態勢看,2015年,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繼續分化,美國經濟穩步復蘇,美聯儲終于轉入加息通道,預計全年經濟增長為2.6%,好于2014年的2.4%;歐洲經濟基本實現復蘇,歐元區全年增長能達到1.5%,也好于2014年的0.9%;日本經濟仍陷衰退,全年增長為0.6%,好于2014年的-0.1%。新興大國經濟增長同樣分化,中國、俄羅斯、印度、巴西、南非的經濟增長預計分別為6.8%、-3.8%、7.3%、3.0%、1.5%。但整體地看,新興市場及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仍然明顯快于發達國家,預計這兩個大的國家群體經濟增速在2015年分別為4.0%、2.1%,2016年分別為4.5%、2.2%,雙雙作為重要引擎驅動世界經濟前進。這種態勢始于2008年前后,保持至今并很可能繼續發展。
從實力對比看,以西方七國為代表的傳統發達國家和以金磚五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及發展中國家,這兩個大的國家群體之間總體經濟實力對比此消彼長、差距持續縮小。根據世界銀行核定的數據和預測的數據計算,西方七國(G7,美、加、日、英、法、德、意)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總和在世界GDP總量中所占的比例,從2007年的54.82%下降到2014年的45.68%,2015年、2016年、2017年仍將繼續下降。相比之下,金磚五國(中國、印度、俄羅斯、巴西、南非)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的總和在世界GDP總量中所占比例,則從2007年的13.79%增長為2014年的21.82%,2015年、2016年、2017年仍將繼續上升。這種持續攀升態勢,將不斷推高廣大新興市場及發展中國家的群體性梯次崛起。
從秩序競爭看,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極力主導制定新的更高標準的國際貿易規則體系,美日共同推動完成“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談判,美歐加速進行“跨大西洋貿易投資伙伴關系協定”(TTIP)談判,日歐開展“經濟伙伴關系協定”(EPA)談判。同時,它們表示對世界貿易組織(WTO)多哈回合談判感到“心灰意冷”,甚至首次公開呼吁放棄談判。廣大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則努力推動世貿組織(WTO)多哈回合談判內羅畢會議在2015年12月完成了信息技術產品擴圍談判,并就逐步減少農產品補貼達成共識,推動全球貿易自由化進一步發展,維護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在金融領域,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和外匯儲備庫于2015年6月宣告成立;美國國會被迫批準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0年通過的投票權改革方案,新興經濟體及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話語權將得到明顯提升。這將使國際金融體系中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影響力變得更加平衡。
全球性挑戰突出倒逼治理體系重構
全球性問題考驗著現有全球治理體制是否合理有效。把脈人類社會未來,重在觀察全球性問題。
2015年,全球性挑戰凸起備受熱議。除資源能源安全、糧食危機、防范重大傳染性疾病、難民問題等挑戰外,應對氣候變化、打擊恐怖主義、網絡信息安全尤顯突出。
全球氣候變化是21世紀以來對世界政治、經濟、社會、安全影響最大最廣也最受關注的問題,甚至被認為是正在重新定義國際政治內涵和重新繪制國際政治版圖的問題。自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氣候峰會結束以來,這個問題就一直處于國際政治議程的焦點位置。2015年,世界195個國家為了在年底巴黎氣候大會上更好地實現自身訴求,各顯神通,縱橫捭闔,最終在12月12日達成《巴黎氣候協議》。該協議再度確認了《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所貫穿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等原則,新確立“各自能力”等原則,搭建了今后較長一個時期通過國際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基本框架,鞏固了聯合國作為國際氣候談判的唯一合法平臺地位,并在此框架下開始建設氣候變化資金管理、履約核查等一系列機制,為2020年后全球氣候治理提供了最重要的準備。
恐怖主義是人類公敵,肆虐世界多地。從2015年初法國《查理周刊》編輯部遇襲,到2015年中泰國曼谷和土耳其安卡拉恐怖爆炸,再到年末俄羅斯客機在埃及西奈半島上空被炸毀,巴黎周末多點系列恐襲和美國加州恐怖槍擊,各處恐襲警報響徹全年,不絕于耳。從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同多國反恐力量爭奪城池,吸引美歐澳等西方發達國家以及北非、中亞、南亞、東南亞等地極端分子紛紛投奔或就地效忠,到“基地”組織在也門越獄掠地,再到“納賽爾主義獨立運動”在馬里襲擊酒店,新一輪恐怖威脅蔓延全球。從自殺性爆炸襲擊到像國家實體一樣存在和運轉,從隨意發動襲擊到充分利用互聯網尤其是新型社交媒體招募人員、鼓動襲擊、籌集資金,而且充分利用反恐國家之間的分歧以及由此造成的力量真空藏身坐大,恐怖主義活動方式已經換代升級。這種新態勢,促使聯合國安理會首次召開財政部長會議并通過決議,從金融領域加強全球合作反恐;促使安理會為了反恐而一致通過決議,推動政治解決敘利亞危機;促使美歐俄加強反恐協調,沙特組建號稱34國組成的伊斯蘭國家反恐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