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 徐紹史
貫徹落實發展新理念,適應引領經濟新常態,加快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結構性改革強農惠農,既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的重要舉措,也是促進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相銜接、加快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的有效途徑。
推進農村產業融合,是探索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隨著資源環境約束增強,國際農產品市場影響加深,依靠拼資源、拼投入的粗放式農業發展道路已難以為繼。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就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完善與農戶利益聯結機制為核心,以制度、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為動力,以新型城鎮化為依托,延伸農業產業鏈,拓展農業多種功能,培育農村新型業態,形成農業與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惠農富農的利益聯結機制、城鄉一體化的農村發展新格局。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加快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面臨著難得機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健全,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逐步形成,為推進產業融合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制度環境;廣大人民群眾消費需求日益提高,為推進產業融合發展帶來了廣闊的市場空間;農村改革全面深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壯大,社會資本迅速增加,為推進產業融合發展凝聚了強大的內生動力。特別是以信息技術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產業技術革命,正在深刻影響著現代農業發展,農村一二三產業已呈融合發展態勢,必須因勢利導,切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促進“四化”同步發展。
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重點,是形成農業與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
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不是要把涉農工業和服務業簡單地搬到農村,而是要加強統籌規劃,有序調整農村產業布局,促使農村產業融合與新型城鎮化、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協調推進。
著力推進新型城鎮化。加強農村產業融合與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有效銜接,引導農村二三產業向縣城、重點鄉鎮及產業園區等集中,培育農產品加工、商貿物流等專業特色小城鎮。強化產業支撐,實施差別化落戶政策,努力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穩定吸納農業轉移人口。
加快農業內部融合。以農牧結合、農林結合、循環發展為導向,調整優化農業結構,促進糧食、經濟作物、飼草料三元種植結構協調發展。大力發展種養結合循環農業,合理布局規模化養殖場,積極發展林下經濟,推進農林復合經營。
促進農業產業鏈延伸。加快農業由生產環節向產前、產后延伸,提高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和附加值。支持代耕代收、統防統治等生產性服務,大力發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和農村特色加工業。創新農產品流通和銷售模式,推進市場流通體系與儲運加工布局的有機銜接,拓展產地直銷渠道。
積極開發農業多種功能。順應廣大人民群眾對看得見山、望得到水、記得住鄉愁的精神消費需求日益增長的需要,推進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等產業的深度融合,實現農業從生產向生態、生活功能拓展。大力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創意農業、農耕體驗以及鄉村手工藝等,使之成為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新興支柱產業。
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核心,是完善產業鏈與農民利益聯結機制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涉及產業鏈上的不同環節、不同主體,能否形成合理的利益聯結機制,這是與過去發展鄉鎮企業的最大區別。要通過組織模式、經營方式和產權關系創新,讓農民真正分享產業鏈延伸和功能拓展的好處。
上一篇:著力建設現代農業生產經營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