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時代主題轉換下中國發展道路的新探索

2016-01-21 10:09 來源:《黨政研究》  我有話說
2016-01-21 10:09:24來源:《黨政研究》作者:責任編輯:蔣正翔

  〔摘要〕中國對時代主題的認識,經歷了從“戰爭與革命”到“和平與發展”的轉變,在不同的時代主題下,我國在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的前提下選擇了不同的發展道路。進入21世紀,和平發展時代主題的內涵有了豐富和發展,中國的發展道路又有了新的實踐探索。首先,中國的發展要保持定力,堅持社會主義方向,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其次,保持動力,堅持改革開放,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最后,激發活動,堅持創新,用新的理念帶動新的實踐,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和帶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發展。

  〔關鍵詞〕戰爭與革命;和平與發展;中國道路;社會主義

  〔中圖分類號〕D6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8048-(2015)01-0005-06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西方發達國家的新社會運動研究”(13BK067)

  〔作者簡介〕孟鑫,中共中央黨??茖W社會主義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100091。

  在社會主義發展史上,關于時代主題問題的認識,對社會主義國家發展道路的選擇有重要影響??茖W分析時代特征,正確把握時代主題,在此基礎上制定相應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才能確定符合本國實際的國家發展道路。從建國初期的“戰爭與革命”到改革開放時期的“和平與發展”,不同的時代主題下,我國在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的前提下選擇了不同的發展道路。進入21世紀,在全球治理的新時期,和平發展時代主題有了新的豐富和發展,中國道路又有了新的實踐探索。

  一、戰爭與革命主題下選擇了傳統計劃經濟道路

  在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列寧首次把時代主題與國際形勢和革命運動聯系起來,創立了有關時代主題的理論。他按全世界資本主義發展狀態和無產階級革命任務的階段性變化來劃分時代。列寧說:“只有考慮到各個‘時代’的不同的基本特征(而不是個別國家的個別歷史事件),我們才能正確制定自己的策略;只有了解了某一時代的基本特征,才能在這一基礎上去考慮這個國家或那個國家的更具體的特點?!薄?〕

  19世紀末20世紀初,國際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階段走向壟斷階段,列寧根據對帝國主義各種矛盾的分析,作出了“從前的‘和平’的資本主義被當今帝國主義時代所代替”〔2〕的判斷。他分析了當時國際形勢變化的特點,指出世界進入了“帝國主義時代”,并提出了兩個觀點:一是帝國主義就是戰爭;二是戰爭必然引起革命。因此,戰爭與革命就是那個時代國際關系的中心問題,就是那個時代的主題或基本特征。列寧認為,這同時也是一個“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世界歷史發展的實踐證明,列寧的判斷基本符合當時的客觀實際,即剛剛開始的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時代,主要是圍繞著戰爭與革命展開的。列寧的時代觀對斯大林有很大影響,斯大林認為,資本主義制度與戰爭緊密相連,資本主義國家之間必然會爆發戰爭,這些戰爭將為無產階級在革命中奪取政權創造機會。

  世界形勢和時代主題的變化,極大地影響了中國對社會主義發展戰略的確定和發展道路的選擇。建國前,毛澤東根據當時世界形勢的狀況所作出的判斷也是“現在的世界,是處在戰爭與革命的時代”,“中國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4〕這種判斷,明確了當時中國革命的時代背景,也明確了中國革命道路的方向。正是因為在那個時期,我們黨對時代背景作出了準確的判斷,才能夠制定出新民主主義道路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取得革命的勝利。新中國建立后到黨的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期間,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人一方面沿用了列寧的“帝國主義與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的論斷;另一方面也有創新性的認識,這主要表現在對國際形勢和戰爭等問題作出了一些比較清醒和冷靜的判斷,提出了只要世界和平與民主的力量不斷發展壯大,世界戰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的觀點。1950年6月在黨的七屆三中全會上,毛澤東指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只要全世界共產黨能夠繼續團結一切可能的和平民主力量,并使之獲得更大的發展,新的世界戰爭是能夠制止的。

  但是,到了20世紀60年代,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毛澤東和我們黨逐漸改變了原來的看法,更多地提出了世界大戰不可避免的觀點,認為當時世界的主要發展方向仍然是革命,過高地估計了世界大戰爆發的危險性和緊迫性。在這種“戰爭與革命”的時代背景判斷下,在經濟文化落后、生產力低下的中國,只有走以蘇聯模式為代表的傳統社會主義道路,實行計劃經濟體制,才能夠適應“戰爭與革命”的要求。

  計劃經濟是社會主義國家選擇的一種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國家長期實行這種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有它的實踐必然和理論根源。從理論上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實行計劃經濟體制既是受馬克思主義學說指導的結果,也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的必然選擇。列寧認同馬克思恩格斯關于計劃經濟是社會主義基本特征的論述,即社會主義國家應實行生產資料公有制,國家將有計劃地組織和管理生產。從實踐上看,十月革命勝利后,在國外武裝干涉和國內戰爭時期,列寧實行了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內外壓力減緩后,又實行了新經濟政策。在這期間,雖然列寧對商品生產和計劃經濟的認識也有較大變化,但是,在社會生產的組織和管理方式上,他仍然強調必須實行計劃經濟。尤其是當時面臨著鞏固新生政權的艱巨任務,為了加強國防,優先發展重工業,在實行第一個和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蘇聯形成了以高度集中為特征的計劃經濟體制,這種體制在蘇聯工業化初期和國家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計劃經濟的基本特征是生產組織高度集中。這種特征既是“戰爭與革命”這一特殊歷史條件下的產物,也比較適應的是“戰爭與革命”的要求。其特點包括:第一,社會資源配置行政化。社會資源主要按照行政指令、指標的分解、調撥由政府來分配,企業按照政府的指令性計劃進行生產。第二,政企不分。生產計劃的制定、物資的供應和產品的分配幾乎由各級政府承包下來,政府直接管理企業,企業缺乏自主權,成為政府的附屬物。產品之間的交換不是通過市場,而是通過政府“調撥”實現的。計劃經濟在社會主義初創時期曾經發揮過積極作用。這主要表現在:第一,它有效地調動和使用了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在面臨國外武裝干涉、國內反對派壓力的情況下,鞏固了新生政權;第二,使得共產黨能夠領導人民群眾在物質條件十分艱苦的情況下開展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由此奠定了社會主義制度和共產黨執政的必要的物質基礎,造就了一代新型的產業工人和具有現代科學文化素質的知識分子,給后人留下了一個初具規模的國民經濟體系。但是,計劃經濟畢竟是特殊歷史條件下的產物,它適應的是“戰爭與革命”的時代主題,以及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尖銳對立、國際形勢比較緊張的歷史環境。因此,它的積極作用發揮的時空也就非常有限。

[責任編輯:蔣正翔]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