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網理論學術動態導讀關注大學改革的文化視角、五大發展理念、整體性思維、中國特色中東外交、互聯網金融、政府和市場等話題,歡迎網友踴躍參與討論。
【李延保:大學改革的深入應具備文化視角】
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李延保指出,幾十年來,我國大學教育教學改革可以說從未停止過。許多改革從方法論上講已經達到十分精致的程度,是很多國外大學不可比擬的。然而,我國大學建設目前還不能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在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方面仍不盡如人意,同世界一流大學相比還有明顯差距,其中一個突出表現是學生的創新意識不強、創造力潛質培養不夠。因此,大學改革單純關注教育教學方法還不夠,還須從文化的視角切入。
因此,大學改革的深入應具備文化視角、滲透到大學文化領域。應認識到,創新型人才必須具備創新的勇氣,具有想象力和批判精神,這是創新型人才的文化基因。大學改革應進一步營造尊重個性,鼓勵好奇心、想象力,包容質疑、批判、求新、求異的校園文化環境,培育求是求真、勇于實踐、堅持不懈的人文精神。有了這樣的文化環境和人文精神,大學生自我選擇的學習興趣才能不斷增強,勤奮刻苦的學習動力才能不斷增強,敢于質疑和挑戰權威的勇氣才能不斷增強。而這些恰恰是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基礎。
摘編自《人民日報》
【韓慶祥、陳遠章:五大發展理念是新常態背景下中國由大變強之道】中央黨校副教育長兼哲學部主任韓慶祥、中央黨校博士后陳遠章撰文指出,在我國相對發展起來以后這一新的歷史起點上,就必須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對我國發展全局進行頂層設計?!拔宕蟀l展理念”,就是在我國相對發展起來以后,即在由大國成為強國、由建成小康社會走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的歷史起點上,對全國發展全局進行的頂層設計:在發展動力上,由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走向創新驅動;在發展布局及其基本要求上,由不協調發展走向協調發展;在發展質量上,由以自然環境為代價的發展走向綠色發展;在發展的國內外環境上,由單向開放式發展走向雙向開放、全面開放、高端開放、協調共進、互利共贏式發展;在發展的目的上,由一部分人缺少獲得感的發展走向人人擁有更多獲得感的發展。
摘編自光明網
【邱耕田:整體性應當是中國發展的最高和最有價值的特性】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邱耕田指出,在整體性思維看來,整體性應當是中國發展的最高和最有價值的特性。用整體性思維來考察當今中國的發展,可以獲得如下三個方面的重要認識:第一,從本體論的視角看,整體性是中國社會發展的本質屬性或根本屬性。整體性發展的先進性或多維表現,使其代表了人類社會包括中國社會發展的基本趨勢和方向,而只有這樣的發展,才能在有效克服嚴重的發展問題的實踐中,把世界和中國引向光明和安全的未來。第二,從認識論的視角看,整體性思維觀念的提出,把我們以往對發展的觀照基點由社會要素和某一特定的發展階段而轉向了著重對要素和階段間關系的認識上。即整體性的思想要求我們在發展的認識方面,必須要從“要素論”“眼前論”中走出來,而轉向于發展的整體性即要素間、階段間的關聯性上面。第三,從方法論的視角看,整體性是當今中國社會發展的重要的認識和實踐方法,我們要從整體性視角來把握、分析、評價和解決發展問題。
摘編自《光明日報》
【伍亞飛:走出一條迥異于西方理念的中國特色中東外交】國際問題觀察員伍亞飛指出,中國是負責任、有擔當的大國,在中東事務中始終堅持揚正義、立信義、樹道義,走出了一條迥異于西方理念的中國特色中東外交,成為各方信賴和倚重的對象。
一是始終堅持倡導政治解決地區熱點問題,致力于維護中東和平與安全。推動熱點問題政治解決,是中國特色中東外交的核心內涵。二是始終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與中東國家發展平等關系。中國與地區國家始終平等相待,中國支持中東國家探索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特別是反對外來勢力強行顛覆一國的合法政權。三是始終堅持與中東國家開展互利合作,積極幫助地區國家經濟發展,實現互利共贏。此外,中國還堅持與中東國家開展文明交流對話,毫不動搖地支持中東國家維護民族文化傳統,共同倡導文明寬容,實現文明相互借鑒、共同進步。
摘編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張鑫:互聯網金融具有發展普惠金融的優勢】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張鑫認為,互聯網金融天然地具有發展普惠金融的獨特優勢。一是互聯網金融憑借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開放性、共享性,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對風險的界定、控制和定價能力,降低金融中介的門檻,為金融業踐行普惠金融、物聯網金融、微金融等模式,服務小微企業和個人金融消費者,尤其是輕資產的創新型企業,有效地發揮資源配置功能提供了新的模式,有利于打破金融業的壟斷,促進經濟轉型與發展。二是互聯網金融強大的碎片化處理能力能夠有效解決小微企業和個人投融資難的問題。三是互聯網金融能借助互聯網企業形成強大的跨界整合能力,實現資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業務,通過創新差異化金融產品和服務求得生存與發展的,還可以創新金融業盈利模式,向客戶提供極低成本甚至免費的金融產品和服務。四是普惠金融具有廣闊的市場?;ヂ摼W金融能夠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低成本地搜集客戶的市場行為和信用記錄,再根據信用狀況進行匹配。借助互聯網銷售渠道和收集數據的能力,互聯網金融能夠增強服務的便捷性和可得性。
摘編自《文匯報》
【張宇:政府和市場關系是現代市場經濟體制的核心問題】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宇指出,政府和市場關系是現代市場經濟體制的核心問題,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具有不同的特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政府作用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中的政府作用存在著本質區別,主要表現在:
一是政府作用的主體不僅局限于市場規則的制定者和宏觀經濟的調節者,而且是全民所有的生產資料所有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總代表,能夠集中更大資源調控經濟運行;二是政府作用的目標不局限于維護市場秩序,還包括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公平競爭,加強市場監管,維護市場秩序,推動可持續發展,促進共同富裕,彌補市場失靈;三是政府作用的方式不局限于短期的需求調節,而是包括了總量調節和定向施策并舉、短期和中長期結合、供給管理與需求管理并重、國內和國際統籌、改革和發展協調,并創造了采取相機調控、精準調控、適時預調微調等多種宏觀調控方式;四是政府作用的內容不局限于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還包括計劃規劃、統籌協調、市場監管、國有資產管理、產業政策等。這些都大大超越了西方市場經濟的理論框架和實踐經驗,深化和創新了對政府和市場關系的認識。
摘編自《光明日報》
(光明網記者 康慧珍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