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復旦大學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復旦大學“政研”中心馬克思主義與當代社會研究室主任 魯紹臣
“新常態”一詞,是習近平同志2014年5月考察河南時提出的,他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學好用好政治經濟學,自覺認識和更好遵循經濟發展規律,不斷提髙推進改革開放、領導經濟社會發展、提高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和效益的能力和水平。”可以說,這是新時期黨的領導人賦予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解讀“新常態”的重大歷史任務,也是針對原有發展方式日益陷入困境問題的診斷和出路的探索。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理論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理論成果,“不僅有力指導了我國經濟發展實踐,而且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
一、從增加投資規模轉向提升“周轉”速度
馬克思認為現代市場的首要特征是持續的“運動”與“周轉”,資本和社會財富只能在運動中增值,從一個循環周期到下一個循環周期的不斷增值過程是關鍵所在。在馬克思看來,資本和貯藏貨幣的最大差異在于其對“流通”和“運動”的在意,“貨幣貯藏者竭力把貨幣從流通中拯救出來,而精明的資本家不斷地把貨幣重新投入流通,卻達到了這一目的?!敝挥兄苻D的速度快了,資本才能產出更多的仔,生出更多的金蛋。在流通中保存自己,擴大自己,擴大以后又從流通中返回來,并且不斷重新開始同樣的循環。
可見,加快企業資本的周轉速度成了“新常態”的重要內涵,這要求我們減少審批程序,加快審批效率和速度,打破地方保護主義,破除資本周轉在國家政策和管理的中的障礙,通過科學合理的生產園區的規劃與布局、高鐵和交通體系的構建、合理的固定資本折舊制度的制定等,加速資本的流通與運動。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來說,就是要以企業為創業和創新的主體,最大限度地減少創新與創業之間的轉換與互動環節,最終實現馬克思所說的“科學在直接生產上的應用本身就成為對科學具有決定性和推動作用的著眼點”的目標。
提升周轉速度,還需要改變供給與需求錯位和不匹配的情況,以前只顧開發和提升需求側的水平,忽視了供給側質量的提升,造成供給側和需求側不匹配的狀況,是產能過剩的一個重要原因。實現供給與需求的互動與平衡,逐步改變國內庫存壓力過大和國外瘋狂采購并存的情況,才能真正促進和提升國內資本的周轉速度與效率。
二、從加大要素驅動轉向增強高新技術驅動
在馬克思看來,只有當勞動資料不僅在形式上被規定為固定資本,而且揚棄了自己的直接形式,從而整個生產過程表現為科學在工藝上的應用的時候,資本才能獲得充分的發展并找到與自己相適合的生產方式。高新技術和智力創造在多大的程度上變成直接的生產力,從而社會生活過程的條件本身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受到一般智力的控制并按照這種智力得到改造并被生產出來,就顯得至關重要。要實現這一點,就要努力改變資本的有機構成,把要素投入為主導的經濟增長變為效益和質量為主導的經濟發展。
科技與創新將是“新常態”提升效益和質量的最重要推動力,習近平同志指出,“當前,科技創新的重大突破和加快應用極有可能重塑全球經濟結構,使產業和經濟競爭的賽場發生轉換”。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將以創新驅動為主,生產日益取決于馬克思所說的“科學的一般水平和技術進步,或者說取決于這種科學在生產上的應用。”目標在于生產高品質個性化的產品,發展高附加值的產業,讓技術創新在經濟增長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實現從“求快求大”的量的增加到“求優求精”的質的增長的轉變。這也是李克強總理所說的:“實現這一目標的舉措便是對傳統增長動力進行改造升級,努力推動‘中國制造’更上層樓。‘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等都是這一層面的戰略考量?!?/p>
上一篇:習近平重要講話解讀系列
下一篇:弘揚詩教傳統,以中國精神灌注文藝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