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遼寧省委、省政府決策咨詢委員 金太元
人力資源是生產力,人才資源是先進生產力,“雙創人才”是核心生產力,成為國家發展的第一戰略資源。當今世界進入人力資本競爭時代,以“雙創人才”為核心的人力資本實力,決定了一個國家或地區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和成敗。
“雙創人才”是新一輪振興最大引擎。在人才經濟競爭日益激烈的新背景下,遼寧“雙創人才”不足問題日益凸顯,急需補給元氣,實施區域自主創新的“雙創人才”導向戰略。一旦突破了“雙創人才”短缺瓶頸,遼寧就會依靠創業創新兩個“輪子”騰飛起來。
破解創業創新人才瓶頸是實現全面振興的必由之路。遼寧振興發展需要各行各業同心協力,需要各類人才聚集和支撐,也需要先進人物,尤其是“創業模范”和“創新模范”的引領。因為創新驅動遼寧振興,關鍵在“雙創人才”支撐。大批“雙創人才”的涌現,將給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核心動力,提供集聚創新要素、創造社會財富的不竭源泉。
針對目前東北經濟發展困局,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四個著力”要求,其中強調著力鼓勵創新創業,這正是遼寧急需破解的難題。李克強總理指出,東北人不是不會干,老工業基地的技術工人很多,要讓他們創業創新,讓他們干起來。那么,如何讓“會干”的遼寧人干起來,如何讓潛在的創業創新人才脫穎而出,匯聚成創業創新支撐遼寧全面振興的滾滾浪潮,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實施人才優先戰略
長期以來,為解決短缺經濟所面臨的要素投入不足問題,普遍推行了物力資本積累優先戰略,這也符合經濟發展不同階段的特征與規律。但進入工業化中后期,尤其是知識經濟時代,人力資本成為核心要素,需要適時推動發展戰略轉型,實施以“雙創人才”為核心的人才優先發展戰略,盡快補齊遼寧創業創新人才“短板”。在統籌推進黨政機關、經營管理、專業技術、農村實用、社會工作等各類人才隊伍建設的基礎上,突出經營管理和專業技術人才隊伍戰略重點,堅持把“雙創人才”放在優先的位置,做到“雙創人才”發展優先布局、優先立項、優先投資、優先開發、優先積累和優先激勵,加快造就大批高素質創業創新人才隊伍,以“雙創人才”引領創業創新,支撐遼寧實現全面振興。
重塑創業優先文化
不同區域文化孕育不同的創業創新生態系統,遼寧“雙創人才”短缺與區域文化環境有直接的因果關系。長期受計劃經濟影響,東北人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認為,經商是“旁門左道”,做老板是“不務正業”,這導致東北地區極度匱乏企業家精神,缺乏創業創新的基因。在這種思想認識環境的制約下,不僅外地的“鳳凰”招不來,本土的“孔雀”也東南飛。因此,必須發動一場思想革命,大力弘揚“雙創人才”崇高價值,引導民眾破除“官本位”思想,正確認識“商本位”和“知本位”,從根本上改變全社會思維模式,重塑區域文化生態,使創業創新成為區域主流文化,成為社會追捧的先進價值理念。如果大多數社會精英首選涌向創業創新,那么遼沈大地就會充滿企業家精神和科學家精神。
確立政策優扶導向
“雙創人才”優先發展,必須創業創新政策先行。按經濟學者的研究觀點,企業家精神的本質是創新,科學家精神的本質是創造,企業家和科學家是一群成功欲強、能首創、敢冒險、樂吃苦和特敬業的“全素質”組合體,是為社會承擔創富風險和創新責任的人,并非所有人都能具備這種組合素質,因而這也是最稀缺、最珍貴和最難得的資源。所以,政府的責任是確立優選優扶的政策導向,給予“雙創人才”特殊扶持政策,努力去發現、培養和造就大批企業家和科學家人才,打造一批“創業之星”、“創新明星”和“商界精英”,培養一批成長型 “明日之星”,重獎一批 “創業創新風云人物”,使企業家和科學家成為崇高的職業,成為全社會優選的價值導向。我們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絕非讓所有的人才都去開公司做老板或搞科研當專家,而是要讓全民通過參與創業創新,認知創業創新的價值,改良和修正民族精神,引導公眾珍愛創業創新的艱辛可貴,熱心支持、追隨和擁戴企業家和科學家,為“雙創人才”優先發展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礎。
創建優先發展平臺
“水積而魚聚,木茂而鳥集”, “雙創人才”的發展需要環境和條件。要利用產業吸引和集聚人才的“磁場”效應,以產業集聚創業創新人才,再以人力集聚推動和提升產業發展。要以資本集聚創業創新人才,創業創新人才優先投入,可以優先提升人力資本,從而形成創業創新人才高投入與高回報的黃金資本鏈。要以載體建設集聚創業創新人才,通過設立政府專項基金、風險投資、孵化場所、科研立項、融資平臺、研發基地、創業特區和創新試驗區等載體,吸引和集聚創業創新人才,使“雙創人才”有成長之基、用武之地。
構建優先成長體制
創業創新要靠人,而人要靠制度激勵。李克強總理指出,東北振興已十年,需要上個新臺階。因為政府主導、國企為主、投資拉動的東北增長模式已日趨乏力,再不能“等靠要”,必須加速“闖改創”,要向改革要紅利,向創業創新要紅利。這就要求用體制創新促進創業創新,構建區域創業創新的新基因,使創業創新效用大于其成本,包括經濟收益、政治地位、精神享受等得到相應的回報,使創業創新者樂此不疲。為此,既要以外促內,引入外部好機制進行嫁接改造,破除固有的僵化體制,破除循規蹈矩的“路徑依賴”,又要以創促變,進行“無中生有”的脫胎換骨改造,實現從0到1的“闖改創”突破,通過政府自我革命為創業創新營造空間,以產權制度改革調動創業創新主體積極性,以需求引領市場主體創業創新活動,以健全公共服務保障創業創新環境,以完善股權與榮譽激勵機制激發創業創新主體的內在動力。
上一篇:自律的,才是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