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應以長遠眼光“求同存異”
約瑟夫·多利森:誠如美國哲學家喬治·桑塔亞那所言,我們必須學會從歷史中學習。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為我們提供了無數教訓。目前,我們還面臨著法西斯主義回潮的危險,法西斯主義的新變種可能會以不同的面目和形式出現。但同時,中美日今天也擁有共同的利益,并面臨著共同的“敵人”,比如財富分配不均、環境污染、種族主義和經濟動蕩等。
當前,中美兩國在一些棘手問題上存在明顯差異,比如匯率、知識產權、網絡入侵、中國領海爭端等。但與此同時,我們在諸如核擴散、國際貿易、全球變暖、世界和平等重大問題上已經建立了共同的利益。我認為,美國的政治家們現在已經忘了著名歷史學家丹尼爾·布爾斯廷所教誨我們的“妥協與共識”。未來中美關系的發展需要我們學會“妥協與共識”,這和習近平主席在西雅圖演講中所提到的“求同存異”是同一個道理。中美兩國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兩座高塔,應當共同繪制出和平繁榮的路線圖。盡管這條路上也會有各種崎嶇不平,但它已久經歷史考驗,是一條值得我們為之努力的未來之路。中美關系正面臨一個新的起點。我們應當一起讓友誼之花在兩國同時綻放,一起把帶著美好祝愿的和平鴿放飛藍天。
王震:銘記這段歷史的目的不是為了牢記仇恨,而是希望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目前,東亞地區的一些現實問題都和這段歷史有著撇不清的聯系。中美關系的意義不僅在于雙邊層面,還對整個東亞局勢和國際格局有著直接或間接影響。
當前,中美關系正面臨一個新的轉折點。在東亞地區,隨著幾十年來中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呈現出中美分別主導下的經濟和安全二元架構,類似情景在東亞歷史上尚屬首次,這意味著戰后東亞國際秩序重新調整的過程已悄然啟動。在美國內部,因中美力量對比發生變化,以及某些熱點問題助推下形成的對華政策辯論仍在持續升溫。在新的歷史當口,中美雙方領導人更需要從歷史中汲取經驗教訓,以長遠的戰略眼光努力“求同存異”,承擔起各自的歷史責任,推動世界的和平、發展與穩定。
上一篇:強化宏觀審慎監管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