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協調發展、著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從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推動城鄉協調發展、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推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4個方面展開。”要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用發展新空間培育發展新動力,用發展新動力開拓發展新空間。
(一)拓展區域發展空間
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拓展區域發展空間要以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為基礎,以“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為引領,形成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發揮城市群輻射帶動作用,優化發展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形成東北地區、中原地區、長江中游、成渝地區、關中平原等城市群。發展一批中心城市,強化區域服務功能。支持綠色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建設和城際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進重點地區一體發展,培育壯大若干重點經濟區。
(二)開辟農村發展空間
推動城鄉協調發展,開辟農村廣闊發展空間要把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加強對農業和農村發展支持的重點。要把節水灌溉、鄉村道路、人畜飲水、農村沼氣、通信通電、醫療衛生設施、中小學校舍及教學設備、農民培訓相關的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等作為投資重點。要通過增加投入與改革并舉推進農村教育的發展;加大政府對農村衛生的投入,把增加公共衛生資源和加快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點放到農村,引導農村建立醫療保障;加快構建最基本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立以家庭保障為主,與社區保障、國家救濟相結合的農村基本養老保障。要下更大的決心、拿出更多的投入、進行更大的努力,推動現代農業建設邁出更大步伐,在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打下堅實基礎。
(三)促進文化產業發展
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要加快文化產業發展。文化是精神財富,文化屬于上層建筑,文化不僅在精神領域具有價值,而且也體現出巨大的經濟價值。發展具有中國特色文化產業不僅要把文化產品視為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容,而且要對文化產業的潛力予以充分的關注與發掘。文化消費人人需要,天天需要,不斷更新,永無止境。比如說人們對書報、音像、影視、藝術產品的需要,對娛樂服務、旅游服務、信息與網絡服務的需求等,即使是物質上的衣食住行需要也文化化,人們更多關注的是品牌、流行和時尚。文化就是經濟,文化就是市場。我們不僅要使人們感覺到文化產品的獨特魅力,而且要關注和發掘文化消費的巨大潛力和巨大市場。
(四)加快軍隊建設現代化
推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實現強軍目標,必須同心協力做好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這篇大文章,既要發揮國家主導作用,又要發揮市場的作用,努力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軍隊要遵循國防經濟規律和信息化條件下戰斗力建設規律,自覺將國防和軍隊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體系。地方要注重在經濟建設中貫徹國防需求,自覺把經濟布局調整同國防布局完善有機結合起來。”要健全軍民融合發展的組織管理體系、工作運行體系、政策制度體系。制定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專項規劃。深化國防科技工業體制改革,建立國防科技協同創新機制。推進軍民融合發展立法。在海洋、太空、網絡空間等領域推出一批重大項目和舉措,打造一批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增強先進技術、產業產品、基礎設施等軍民共用的協調性,實現軍隊建設現代化。
上一篇:“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理論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