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高校智慧校園的建設和大學生多元化的學習發展需求為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提供了新契機。二、大數據理念與技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運用在智慧校園逐步成熟的背景下,大學生在校園內學習、生活、社交等活動產生的海量數據,借助專業的手段進行收集、挖掘、整理和分析,可以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預測、預警、決策提供信息支持。三、大數據應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需探討的幾對關系大數據能夠通過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協助解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難題,在對大學生預測和預警領域、教育的個性化和精細化領域都有巨大的作用和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分析;學習;預警;個性化;收集;預測;智慧校園;隱私
作者簡介:逄索,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魏星,華東理工大學學工部,上海 200237
內容提要: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高校智慧校園的建設和大學生多元化的學習發展需求為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提供了新契機。對大學生大數據的收集、挖掘和分析,從宏觀層面上,有助于洞察大學生群體的總體特征,實現大學生行為的預警及預測;從微觀層面上,有助于描繪大學生個體的習慣偏好,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個性化。需要指出的是,將大數據理念和技術運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要注意探究因果而非注重相關、依托數據而非依賴數據、探究行為而非發掘隱私等問題。
關 鍵 詞:大數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學生行為
標題注釋:本文系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社會工作視角下當代大學生消費現狀調查及教育路徑探析——基于上海若干高校的實證研究”(項目編號:14JDSZ3026)、2014年度上海市陽光計劃項目“當代大學生消費現狀及其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析——基于ELES模型和大數據理論的探索與實踐”(項目編號:14YG13)、2015年度上海學校德育實踐課題“‘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學生工作的創新探索——基于上海某高校的實證研究”(課題編號:2015-D-02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我們已經從數字時代走進了數據時代。當今,一個大規模生產、分享和應用數據的時代正在開啟,大數據的理念及技術在社會各個領域都開始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也提供了新的機遇、提出了新的挑戰。
一、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的新契機
1.大數據時代的浪潮席卷而來?!蹲匀弧冯s志在2008年9月曾推出以“大數據”為題的封面專欄,講述大數據在數學、物理、生物、工程及社會經濟等多個學科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大數據的特征可以用“4V”來概括,即Volume、Variety、Velocity和Value。Volume(容量),是指大數據巨大的數據量與數據的完整性;Variety(種類),則意味著要在海量、種類繁多的數據間發現其內在關聯;Velocity(速度),可以理解為更快地滿足實時性需求;Value(價值),是指大數據的最終意義即通過數據獲得洞察力和價值。在這四個特征中,最重要的是大數據背后的意義,追問大數據的意義是目前人們最為關切和討論最多的。[1]
在大數據浪潮的推動下,社會各個領域都將感受到因數據帶來的變革力量。僅在幾年前,我們還在討論邁入信息時代后,如何根據信息化的發展實現校園的數字化建設,如何運用社交媒體與學生交流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然而信息的高速發展所帶來的爆炸性大數據已經將社會帶入了以智能化為標志的“工業4.0”時代。2013年中國邁入大數據元年后,國內教育領域也掀起了基于智慧校園利用大數據技術促進教育改革和創新發展研究的熱潮。
2.智慧校園的建設使校園大數據的收集和挖掘成為可能。進入21世紀后,我國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設快速發展,各高校圍繞“數字校園”均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建設。當前,數字校園建設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數據整合和應用集成。其目標是實現校園信息資源的整合和集成,構建全?;诮y一標準、各類數據充分共享和流通的統一數字平臺。目前,一批高校已經啟動了智慧校園建設,無處不在的網絡學習、融合的網絡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務治理、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園生活是未來智慧校園發展的藍圖。智慧校園強調“以服務為核心,以管理為支撐”的理念,目的是實現校園活動的“深度融合”。[2]建設智慧校園,需要通過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實現對相關信息的收集,如有關人員、設備、資源的相關信息,學生的學習偏好、認知特征、學習時間、學習空間、學習伙伴等的相關信息。各高校智慧校園建設的趨勢使得收集和挖掘學生相關數據和信息成為可能。依托智慧校園建設,憑借數據挖掘和建模技術,可以在海量的校園數據的基礎上挖掘出與學生行為習慣、學習特征、興趣偏好等相關的數據和信息,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相結合,構建模型,建立預測方法,進行趨勢分析、展望和預測。
3.學生多元化發展的需求呼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大數據在教育應用研究中的興起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對新挑戰和新要求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大數據思維的影響下,教育的本質回歸到促進學習者個體的發展,教育模式從傳統課堂的集體教學向數字化個性教育發展。[3]通過對大學生學習和生活行為所產生的大數據進行分析,可以獲取每個學生的價值取向、興趣愛好、學習能力、接受水平等若干信息,可以支持對學生的個性發展研究,這些數據既能夠用于改進教育和服務工作,也是學生對現有的教育和服務提供的一種反饋。通過這種行為交互信息的分析和反饋,改進現有的教育工作模式,將改變統一形式和內容的教育模式,進而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學習需求開展真正意義上的個性化教育。
上一篇:講好中國故事 傳遞中國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