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人平均每天上網達3.7 個小時,連續 5 年呈增長趨勢。日前,昆民公安局五華分局翠湖派出所公布的一起案件中,一名沉迷游戲的男子因偷竊在網吧被捕時竟讓警察“等一下”,稱自己“不能坑隊友”。
在互聯網日益普及、低頭黨隨處可見的今天,“網癮”是否還可稱之為“問題”?北京師范大學發展心理研究所所長、2009年度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方曉義在接受光明網記者采訪時用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比喻——“網癮就像青春痘”。他認為,網絡成癮原因不能一概而論。以下為采訪實錄。?
?
冒險性性格更易染網癮 網絡是“虛擬性彌補”
?
從心理學的角度研究發現,網絡成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網絡自身的便利性、個人因素和環境的因素:
第一,網絡有其自身的優點,包括它的便利性、隱蔽性、及時反饋性。
第二,個人個性因素。心理學研究發現,具有冒險性的性格特點更容易染上網癮。還有當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很好的滿足時,他們多會通過網絡的形式來滿足他的心理需求。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沒有朋友,他在網上會有許多的朋友,甚至可能會在網絡朋友中取得領袖的地位。整體來說,玩過關的網絡游戲可以滿足人的成就感,搜索網絡信息可以滿足人的求知需求。這些都屬于個人因素。研究發現,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游戲成癮,而女性比男性更容易網絡社交成癮。單身比已婚更容易成癮,畢竟已婚人士有家務事纏身。
第三,環境的因素,親子關系,同伴關系,家庭環境等等。當青少年感覺不到來自家庭的幸福感時,會選擇通過上網的方式逃避家庭父母的沖突。
?
青少年網絡成癮的危害性和嚴重性尤其不容小覷
?
還有研究發現,年輕人比年長人更容易網絡成癮。因為年輕人接受新鮮事物,而年長的人較多使用傳統手段。網絡成癮輕則影響學習成績,重則會產生極端的后果,值得人們的警惕。具體而言,網絡成癮的危害有以下幾點:
第一,對學業的影響。沉迷網絡會影響青少年的學習成績、動機、動力、習慣、時間等,有研究表明,大學中60%-70%的被退學學生沉迷網絡。
第二,影響親子關系。一方面,親子關系不好會使青少年網絡成癮,另一方面,網絡成癮也會惡化親子關系。
第三,影響其與現實中同伴的關系。網癮青少年在現實生活中的同伴少于網絡中的同伴。
第四,影響身體發育。基本上網絡成癮青少年在成長發育、慢性疼痛方面,都會比非網絡成癮青少年差一些。
第五,影響道德品格。研究表明網癮青少年對不良行為的容忍度、接納度高于非網癮青少年。
第六,可能導致輕微或嚴重的違法犯罪行為。比如沒有錢上網引發偷搶行為。在青少年犯罪中,60%-80%和網絡成癮有關,還有殺死父母的案例也在呈上升趨勢。
?
網癮就像“青春痘”,需從根源“調理”
?
網癮是否能夠納入精神障礙范疇,在國際上是存在爭議的。美國精神病學會的診斷手冊把網絡游戲成癮放在擴展版里邊。所謂擴展版是還沒有正式納入到精神障礙的類別里邊,屬于討論的范疇。如果有更多的證據證明和精神障礙癥狀吻合,也許以后會納入到里邊。
就我們國家而言,從我們做心理學的研究角度來講,我們認為網絡成癮和精神障礙的差別很大,如果我們把網絡成癮的孩子納入到精神障礙的范疇中,會對他們采取醫學或醫療的治療方式。
青少年網絡成癮就像我們長青春痘一樣,傳統的治療方式是西醫開藥,抹上藥。雖然這一段時間青春痘消失了,過兩天可能其他地方又會出現,引起青春痘的病因并沒有得到解決。最后我們發現,其實我們沒有在青春痘上抹藥,就像中醫一樣,開幾味藥,自然而然癥狀消失,不會再長出新的青春痘。
遇到網癮青少年,我們不是說簡單的采取一些辦法幫助他戒網癮,更重要的是要分析什么原因導致他網絡成癮,有可能是父母關系、親戚關系造成,或是心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針對不同的原因開發不同的方案。
分析孩子們的心理需求,這是促使青少年改變的內在動力。如果我們不能很好滿足青少年在現實生活中的基本需求,那么他一定會尋求別的方式來滿足。網絡成癮的干預方案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改變青少年網絡成癮者對網絡的認知,并成功轉移其對網絡的注意力以后,要告訴他還可以做什么,不能只堵不疏。要做網絡的主人,不要做網絡的奴隸。
?
(光明網記者 韓夢晨)
欄目簡介
《“五老”評熱點》是光明網最新推出的一檔有聲互動節目,聚焦當前社會發展、社會主義核心體系建設中的熱門話題,邀請“五老”(即老干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授、老模范),以“有聲評論”的方式,理論聯系實際地進行深入解讀。
往期回顧
聯系我們
如果您也是“五老”中的一員,愿意與網友分享自己對于新聞事件的看法,歡迎將您的個人簡介及聯系方式發送至wulao@gmw.cn,我們將及時回復您的來信。
欄目策劃:光明網理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