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創新之處還在于,它是與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密不可分的。這兩句話構成了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第一句話“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講中國特色制度模式選擇的根本方向;第二句“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講中國特色制度模式的內涵和形成路徑。兩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不能只講其中一句,而不講另一句。我們的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正如習近平指出的,我們的方向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如果偏離了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偏離了堅持和改善黨的領導,就南轅北轍了。中國是個大國,決不能在根本問題上出現顛覆性錯誤,有些不能改的,再過多長時間也不改。
第二句話指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內涵和這個制度模式形成的必經路徑。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我國的國家治理體系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領域在內的一整套的制度和制度體系安排;國家治理能力則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能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有機整體,相輔相成,有了好的國家治理體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國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發揮國家治理體系的效能。
三是高揚以人為本理念,重視并切實加強民生建設。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鮮明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民生理念。2012年11月15日,習近平當選為中共中央總書記后在同中外記者見面講話中,就鮮明表達了新一屆中共中央以人為本的民生理念。他說,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全國各族人民的幸福安康息息相關。隨著這個目標實現的期限越來越近,人們對它的期盼也越來越強烈。習近平在總結黨的十六大以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踐的基礎上,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話語,把再過幾年我囯就要實現的全面小康具體化,從而回應了人民群眾的期盼。習近平指出,我們要建成的全面小康,是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全面小康;是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建設農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園的全面小康;是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的全面小康;是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全面小康;是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全面小康;是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堅強力量支撐的全面小康等。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并形成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這是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核心。“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體現了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社會主義價值理念和政治立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居于引領位置的戰略目標,就是把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期盼放在首位。全面深化改革,是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的,要從人民利益出發謀劃改革思路、制定改革措施,緊緊依靠人民推進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強調的是人民主體地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是為了人民、依靠人民、保護人民、造福人民。全面從嚴治黨,是新的歷史起點上加強黨的建設的指針,其核心是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是要下大氣力解決黨內存在的問題,讓人民群眾滿意。
綜上所述,我們從中至少可以得出兩點重要結論。
一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內含具有長遠意義的指導方針。應該看到,“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觀照的時間節點主要是我們黨第一個一百年目標的實現。因此,“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無疑是現階段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方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抓手。但是,我們更應該看到,“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包含的這些重要思想是具有長遠指導意義的。如,發展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展仍然是黨治國理政的第一要務,改革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活力的源泉,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首先是依憲執政,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本質特征,是實現中國夢的根本保證等等,這些重要思想仍然對2020年之后的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起指導作用。
因此,“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適應了時代和實踐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其中包含今后我們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奮斗的具有長遠意義的指導方針。
二是要強調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我們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立黨的,歷來重視全黨特別是領導干部學習理論。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馬克思主義政黨,把學習型擺在第一位。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多次就全黨特別是領導干部的學習尤其是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作了重要講話。總體而言,我們的黨員干部隊伍尤其是領導干部學習理論的氛圍和態度是好的,但還應該強調要在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基礎上重點學習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強調這個問題,首先是由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決定的。因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是在解決我國建設和改革的實際問題中產生和形成的,它又會對進一步解決我國建設和改革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起指導作用。當前,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仍然突出,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尤其是城鄉差距拉大和居民收入分配不公情況仍然突出,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等問題仍然存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形勢仍然嚴峻復雜。解決這些問題,取得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勝利,無疑需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特別是迫切需要我們重點學習和把握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
之所以強調要重點學習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也是針對我們黨員干部隊伍存在的實際情況提出來的。一些黨員干部認為,在當前改革發展的形勢下,學習首先是學專業知識,甚至片面理解“缺什么補什么”。于是出現了有些黨員干部對學習理論不感興趣,甚至推崇西方大學的“案例教學”等等。習近平指出,領導干部首先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這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領,也是領導干部必須普遍掌握的工作制勝的看家本領。馬克思主義理論,既指經典馬克思主義,又指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
當前,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開啟新的征程,全面從嚴治黨進入關鍵階段。我們現在仍處于大有作為的戰略機遇期,也面臨諸多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因此,必須以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尤其是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為指導,解決這些現實問題。正如習近平指出的,學習的目的全在于運用。領導干部加強學習,根本目的是增強工作本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
上一篇:時代大潮和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
下一篇:黨治國理政思想的新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