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共中央黨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嚴書翰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統攬國內國際大局,論述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貫穿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的主線,提出并全面闡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奮斗目標,提出并深刻論述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初步形成了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這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續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的最新理論成果,它主要在三個層面上發展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
一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深刻揭示。從一定意義上說,探索和把握規律就是把實踐經驗理論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對探索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新發展,集中體現在他對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的論述以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形成和發展規律的揭示。他把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的發展劃分為六個時間段:空想社會主義產生和發展、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列寧領導十月革命勝利并實踐社會主義、蘇聯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的探索和實踐、我們黨作出進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決策并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習近平通過對這六個時間段所作的史論結合的闡述,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哪里來、往哪里去的問題。
習近平強調,我之所以要從世界社會主義思想源頭講起,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發展講起,就是要說明,我們黨在推進革命、建設、改革的進程中,是怎樣經過反復比較和總結,歷史地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的;是怎樣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結合起來,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的;是怎樣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習近平在這次講話中明確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發展的六個時間段中的一個完整階段,并且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根植于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這無疑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新發展。
此外,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體系還形成了對“三大規律”即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新認識,這也是在規律范疇內對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新發展。
二是提出并努力探索和回答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個重大課題。我們黨在全國執政后,遇到了如何治理社會主義社會這個問題。在沒有現成經驗的情況下,我們一度照搬了蘇聯模式,但很快發現蘇聯治理社會模式不適合我國國情,我們較快地作出了調整,進行了積極探索并取得了重要成果。但是總體來看,改革開放前,我們在國家治理體系上還處于探索階段。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開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國家治理問題。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我們在這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偟目?,前半程即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并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改革,我們已經走過;后半程即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更完備、更穩定、更管用的制度體系的任務,已經歷史地落到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肩上。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在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經驗和汲取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經驗教訓的基礎上,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無疑是我們黨在治國理政方面的重大創新。過去我們提出過很多現代化,比如農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科技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等,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第一次提出來的。實現了這個目標就能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為人民幸福安康、為社會和諧穩定、為國家長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善的制度體系。正如習近平指出的,這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應有之義。對于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中提出的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意義,要給予充分估計。因為這是對“什么是社會主義國家治理體系,怎樣治理社會主義社會”的科學回答,無疑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豐富和發展。
上一篇:時代大潮和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
下一篇:黨治國理政思想的新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