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飛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是一項十分重要而迫切的任務。在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了需要積極倡導、大力踐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意味著價值觀建設的重點從理論建構轉到了實踐建構的層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建構是一項更為艱巨的任務,最迫切就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落實到公民道德建設的整個過程中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什么需要落實到公民道德建設上
一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不能只是停留于空泛的理論或空洞的口號,而必須要進入社會現實生活、落地生根,在社會生活中切實地發揮價值規范、價值導向與價值整合的效能,從而由單純的價值觀范疇轉化為人們日常的觀念和行動,轉變為實實在在的實踐生活準則、轉化為人們的日用常行。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培育和弘揚核心價值觀必須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使之成為人們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重在建設,現實的倫理生活和道德風尚,應當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信念系統形成的地基和建設的主要抓手。
如果說這一點很好理解的話,那么接下來我們要問的是,為什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落到實處,要進入中國的現實社會生活、發揮實際的社會功能,就必須要貫徹到公民道德建設中去呢?這就涉及現代中國社會生活的特質和要求,以及現代中國所面臨的根本文化任務的問題。
任何一個社會,想要保持持久的穩定與繁榮都需要一個牢固而明晰、得到全體社會成員普遍認同和遵從的文化價值秩序的支撐。對于正處于由傳統社會全面轉型為現代社會的我們中國而言,文化上的根本任務就是要適切于中國社會轉型的需要、建構起符合現代中國社會生活特點與要求的文化秩序,尤其是作為文化秩序之核心的價值信念系統。這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實質之所在。我們不難發現,現代中國社會與傳統中國社會相比已有很大不同,它在結構和基本運作方式上已經發生了所謂的“公共性轉型”。傳統中國的社會生活在結構上以私人性的生活和交往活動為主體,社會運作主要以家庭為基本單位和中心來進行。從人們交往時的相互稱呼也可以看出,家庭中的角色是一個人最主要的身份,所有人都主要是以某個家庭的特定成員來參與社會生活的,即使入仕為官也仍然如此。所以傳統中國社會本質上是私人性而非公共性的。中國傳統的主導價值信念系統也就主要基于私人性社會生活的需要,主要作為私人生活的價值規范和道德要求在私人生活領域內發揮作用,依據它所構建起的人的道德品質也主要是私人性的所謂“私德”。
現代中國社會則不然,自近代以來中國社會在不斷朝著公共性的方向轉變,公共的交往活動、公共生活已經逐漸構成了現代中國社會生活的主體和每個社會成員個人生活的主要方面,公民已經成為現代中國人最主要和首要的身份。因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現代中國社會的主導價值觀,必須首先著眼于料理公共生活而非私人生活,必須以某種方式進入到公共生活中,作為人們在公共生活中的價值尺度、道德原則和品質要求來發揮功能作用,去構建人們在公共生活、公共交往活動中所需要的優良品質,亦即“公德”。可見,正是現代中國社會的根本特質和要求決定了公民道德建設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內在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上一篇:把就業價值觀教育擺在重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