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施芝鴻
本文語粹
●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發展理念的轉變,有利于引領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方式的轉變。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在不斷解放思想、轉變觀念過程中,持續推動了各方面理念特別是發展理念的突破和進步。
●只要全黨同志普遍增強憂患意識、責任意識,提高統一貫徹五大發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增強風險防控意識和能力,用新的發展理念引領發展行動,就能駕馭好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更加有效地應對、化解各種風險和挑戰中,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按照十八屆五中全會的最新詮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小康”講的是發展水平,“全面”講的是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就是要求全面小康覆蓋的領域要全面、覆蓋的人口要全面、覆蓋的區域也要全面。如果到2020年我國在經濟發展總量和增長速度上完成了目標,但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更加嚴重,短板更加突出,就算不上真正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
●五大發展理念,并不是憑空得來的,是“十三五”乃至今后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也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發展經驗的集中體現。這五大發展理念的逐步醞釀和明確提出,得益于新世紀以來我們黨的幾代中央領導集體一以貫之的實踐探索和理論創新。
●根據我的學習理解和系統梳理,可以把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國理政的總思路通俗地、形象地概括為“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引領新常態,為民造新?!边@四句話。
理論上和實踐上都有新的突破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五大發展理念,是十八屆五中全會關于“十三五”規劃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的最大思想亮點,是貫穿《建議》全篇的一條思想紅線,也是《建議》謀篇布局的鮮明邏輯線索。可以預期,具有戰略性、綱領性、引領性的五大發展理念,必將成為引領“十三五”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階段)我國發展全局、更加有效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不斷開拓我國發展新境界的根本思想保證。
上一篇:更好發揮環?!邦I跑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