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政治宣言和行動指南

2015-11-12 09:39:38來源:中國經濟時報-中國經濟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蔣正翔

  (二)關于堅持協調發展

  一個國家的整體發展是由多方面事業的發展構成的,各方面發展的關系越協調,整個國家的發展就會越平穩、越健康、越有后勁,國家發展的整體水平才能不斷增強。如果各方面、各領域發展的相互關系不協調,短板突出,薄弱環節長期得不到彌補,就必然拉國家整體發展進程的后腿。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就受制于這些短板和薄弱環節。

  我們黨長期以來都重視正確處理發展中重大關系問題,毛主席在1956年就有著名的《論十大關系》,江主席在1995年9月在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閉幕會上發表了題為《正確處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問題中的若干重大關系》的重要講話,講了十二大關系。我們現在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強調的就是發展關系的協調。當然,在我國發展中,五位一體是最高層次的協調,再往下面講,再往細里分,各個發展領域內部也有協調發展的問題,協調發展局面的實現有賴于各種大大小小發展關系的協調。

  這次全會在綜合分析發展現狀的基礎上,重點提出解決好4對發展關系的協調,一對是區域發展關系的協調、一對是城鄉發展關系的協調、一對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關系的協調、一對是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關系的協調。這些發展關系問題不是現在才出現的問題,也不是現在才發現的問題,但確實是現在必須突出提出來加以解決并下大力氣加以解決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如果發展不協調的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一系列社會矛盾就會加深,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工作就難以抓好,國家綜合實力就難以穩步增強。”因此,我們必須堅持區域協同、城鄉一體、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經濟建設國防建設融合,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后勁,著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

  第一,區域協調發展問題。區域發展差距是一個世界普遍性問題,哪個國家都存在。新中國成立后,黨和國家一直高度重視并采取措施加以解決。遠的不去說,自1999年以來,逐步形成了西部大開發、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中部地區崛起、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但是,要解決區域發展差距問題確實不容易。盡管近些年來地區之間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相對差距一直在縮小,但區域之間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絕對差距一直在不斷擴大。從國際比較的視角來看,中國的地區發展差距不僅高于許多發達國家,而且在金磚國家內部也是最高的。

  如何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建議》提出的總體要求是“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動、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資源環境可承載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對如何來塑造這樣一個格局,《建議》作出了部署,要求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加大對困難地區的支持力度。更有新意的是提出“培育若干帶動區域協同發展的增長極”,主要是抓兩大重點,一個是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個是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這兩大重點的提出,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區域協調發展的理論和實踐的發展,就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不是僅僅聚焦區域發展差距,而是更加重視區域發展的內在聯系、著眼于推動區域協同發展。區域協同發展的提出,豐富了區域協調發展的內涵。

  第二,城鄉協調發展。經過60多年的努力,我國城鎮化率達到了55%,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取得一定進展,但城鄉發展差距依然較大。收入方面,2014年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為28843元,是同期農村居民10488元的2.75倍。如果把各種社會福利考慮在內,城鄉居民的收入差距會更高。消費方面,2014年城鎮居民的消費水平是農村居民的2.92倍。推動城鄉協調發展任重道遠。

  如何推動城鄉協調發展?《建議》提出的總體要求是“堅持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機制,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圍繞這個總體要求,《建議》從四個方面作出了部署:一是發展特色縣域經濟。“郡縣治,天下無不治。”推動城鄉協調發展,就要抓住縣這個城鄉樞紐,把縣發展好、建設好,人就不需要涌向大城市,這方面有一系列文章可做。二是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關鍵是要深化戶籍制度改革,著力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三是建設美麗宜居鄉村,城鄉協調發展就是城市農村都要發展,不能城市發展,而農村破落不堪,農耕文明和村落文化搞沒了。習近平總書記講過,美麗中國,是城市要美麗、農村也要美麗。后來,他又多次強調農村要宜居。四是促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就是城里人能享受的公共服務,農村人也應該平等享受到。為此,要健全城鄉發展一體化體制,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

  第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鄧小平同志在設計改革開放時,就明確提出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我國人民的物質生活條件有了很大改善,但精神文明建設滯后,社會在這方面的反應很強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有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搞好,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才能順利向前推進。”

  如何推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建議》提出的總體要求是“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加快文化改革發展,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對如何做到這一點,《建議》作出了一系列部署,最重要的是三點:一是用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共識、匯聚力量;二是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和社會誠信建設;三是倡導科學精神。抓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必須抓住在全社會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總綱。習近平總書記講:“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我們要按照黨的十八大的要求,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第四,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對一個國家來說,國防安全是發展的前提,發展是安全的根本保證。一方面要為國家發展構建堅實的國防安全保障,另一方面要把國家的經濟實力轉化為強大的國防實力,增強國家綜合實力。新中國成立后,我們一直重視國防建設,到今天我國國防實力有了很大提高,但同世界軍事強國還有距離。面向未來,我國越是發展壯大,面臨的外部阻力和壓力會越大,遇到的外部風險和挑戰就會越多,對這些外部風險必須提高綜合應對能力,其中鞏固的國防和強大的軍隊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提出了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這次《建議》提出推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總體要求是“堅持發展和安全兼顧、富國和強軍統一,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格局”。我們要按照這個總體要求和各項部署,堅持統籌國家安全和發展,推動實現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平衡發展、兼容發展,到2020年基本完成國防和軍隊改革目標任務,基本實現機械化、信息化取得重大進展,構建能夠打贏信息化戰爭、有效履行使命任務的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

[責任編輯:蔣正翔]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