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點,要把補短板作為重中之重來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能否如期實現,關鍵在于能否補齊‘短板’,有效解決一些難點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城市這一塊沒有太大問題,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我們不能一邊宣布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另一邊還有幾千萬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這無論如何說不過去,既影響人民群眾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滿意度,也影響國際社會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認可度。”為此,《建議》提出了一條新的要求,“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這是一個很明確的目標,也是一個很艱巨的任務。各地在規劃和推進“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時,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千方百計完成解決絕對貧困的重大歷史任務。這體現的是我們黨的底線思維,關系的是我們黨的政治信譽。
應該看到,實現新的目標要求,并不容易。根據測算,要確保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未來5年經濟年均增長最低要達到6.5%。這個目標確實很有挑戰性,不采取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很難實現。正是帶著這份清醒、這份壓力,《建議》在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基礎上提出了新的發展理念和發展舉措。
第三點體會:要深刻認識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的極端重要性,努力做到以發展理念轉變引領發展方式轉變,以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發展質量和效益提升。
五大發展理念,在《建議》中是一個管總的東西,是一個起靈魂作用、綱領作用、紅線作用的東西,是最大的創新點和亮點。如果要讓我用一句話描述“十三五”規劃《建議》的特征,這就是:以五大發展理念引領五大發展行動。
起草工作一開始,習近平總書記就指出,謀劃“十三五”規劃《建議》,首先要把應該堅持什么樣的發展理念搞清楚。他強調,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戰略性、綱領性、引領性的東西,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發展理念搞對了,目標任務就好定了,政策舉措也就跟著好定了。
對怎樣提煉新的發展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發展理念要總結經驗,好的要一以貫之堅持,更要針對發展中的突出問題來梳理。”起草工作就是按照這個要求去做的。經過反復醞釀,最終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應該說,這5個詞,過去都講過,但《建議》把它們合為整體、冠之以“發展理念”的響亮稱號,這是習近平總書記針對中國發展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作出的時代回答,是黨中央治國理政思想的重大理論創新,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
應該深刻認識到,五大發展理念不是憑空而來,它們來源于實踐、是對過去成功經驗的總結,它們又是奔著現實問題去的,旨在解決發展中的突出問題。
具體講,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當前影響我國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是,創新能力不強,科技發展水平總體不高,這是導致我國經濟大而不強的根本原因,也是導致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成效不明顯的根本原因。要清醒認識到,過去幾十年我們主要是靠低成本與別人競爭的,現在這方面的競爭優勢已大大消減了,而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是更加激烈的科技實力競爭,如果我們的科技創新搞不上去、跟不上世界科技革命步伐,不僅經濟結構難以優化升級、發展動力難以實現新舊轉換,而且我們在全球經濟競爭中就會落伍。只有把創新抓上去了,我們國家發展才有光明前景、才有充沛后勁。樹立創新理念,就必須深刻認識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崇尚創新、鼓勵創新、支持創新,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協調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突出表現在區域、城鄉、經濟和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等幾大關系上。過去在經濟發展水平長期落后的情況下,一段時間的主要任務是要跑得快,但跑過一定路程后,就要注意調整關系,注重發展的整體效能,否則后半程就會跑不下去,一系列社會矛盾不斷加深,國家的發展就不可能順利推進,長治久安的局面就難以實現。樹立協調理念,就必須深刻認識到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
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現在,我國發展的資源環境壓力日益加大,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形勢依然嚴峻,人民群眾對清新的空氣、干凈的飲水、安全的食品、優美的環境的要求越來越強烈,生態環境惡化及其對人民健康的影響已經成為我們的心頭之患,也已經成為一個突出的民生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好,我國發展就不可持續。樹立綠色觀念,就必須深刻認識到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上一篇: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