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所副所長、研究員 權衡
【核心觀點】全面小康,重在“全面”。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中,“協調發展”強調的正是“全面”二字,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從根本上說,只有加快全面深化改革,通過實施一系列體制機制改革和創新,這樣才能真正確保實現協調發展
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堅持協調發展,著力形成平衡發展結構”。強調協調發展新理念,既體現了當下中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建設的重大現實,也體現了“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規律,更是體現了我國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
協調發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但是,發展中不協調、不平衡和不可持續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發展必須更加注重協調性和平衡性,更加注重可持續和健康發展。首先,協調發展是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規律和要求。強調綜合意義上的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生態等發展的概念,不同于單一強調GDP意義上的經濟增長。與增長相比較,發展更加注重經濟結構變遷、社會進步、文化發展、環境生態效益以及人的道德水平提高等各方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既要依靠經濟增長的物質基礎,更要依賴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等各方面的協調發展、整體發展,以及最終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強調協調發展,本質上是人類經濟社會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規律。其次,協調發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未來五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的關鍵時期,既要保持經濟穩定增長,更要注重解決發展中長期存在的不協調、不平衡的問題,尤其是要注重解決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各類短板問題、瓶頸問題,例如農村貧困人口問題、收入差距過大問題、區域和城鄉發展不平衡問題、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不協調等問題,如果這些問題到2020年以前還不能得到有效解決,就無法體現發展的協調性和可持續要求,無疑會影響人民群眾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滿意度,也會影響國際社會對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認可度,那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會被大打折扣。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需要實現六大協調發展
從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協調性和不平衡性的突出問題,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來看,未來五年我們必須實現以下六大協調發展,才能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
一是區域協調發展。未來發展中要處理好東部、中部與西部地區協調發展關系,促進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冀三大經濟圈互動發展及其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和長江經濟帶戰略,通過改革創新,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動、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資源環境可承載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二是城鄉協調發展。“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通過努力發展特色縣域經濟和特色小城鎮,以農業產業化和市場化推動農村現代化發展的內生動力。加快實施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通過有序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財稅體制改革和公共服務均等化體系建設,體現城鄉發展的機會公平、規則公平和權利公平的要求,形成城鄉一體化、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基本服務均等化的協調發展新格局。
三是推進收入分配協調發展。需要加快收入分配改革,處理好一次分配與二次分配的關系,既要發揮一次分配在提升效率方面的激勵作用,也要發揮二次分配在實現機會公平和權利公平方面的優化作用;既要保護合法收入,也要取締非法收入,實現收入分配秩序和格局的公平公正。
四是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既要發展經濟,又要注重教育、醫療、養老、社會保障等社會事業發展,促進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協調發展,實現有機統一。
五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全面小康社會既需要物質上的文明,更需要精神上的文明。因此,未來發展中要繼續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堅持“道路、理論和制度的三個自信”,堅持用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發展共識,匯聚發展力量。通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促進文化事業發展和文化產業繁榮,為人民群眾提供積極健康的精神食糧。同時,提高中國國際形象傳播能力,講好中國故事,提升中國形象,在國際合作與交流中提升中國軟實力。
六是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協調發展。全面小康社會需要穩定和良好的國際環境,這就需要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也是體現發展與安全兼顧、富國與強軍統一的根本要求。為此,未來的發展中要實施軍民融合發展,形成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的格局,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和保障。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下好“十三五”發展的全國一盤棋,協調發展是決戰致勝要訣。全面小康,重在“全面”。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中,“協調發展”強調的正是“全面”二字,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從根本上說,只有加快全面深化改革,通過實施一系列體制機制改革和創新,這樣才能真正確保實現協調發展。這里面包括加快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和生態體制改革,通過一系列有序制度創新和體制機制改革,為確保協調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制度環境和體制條件。從這一點來說,協調發展在本質上也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過程,更是自覺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