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逆境前行
——2015年9月進出口形勢分析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 張寧
2015年1—9月,我國累計實現貨物貿易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8.1%;其中出口額為同比下降1.9%;進口額同比下降15.3%。今年以來,我國外貿總體形勢可以概括為“出口大幅波動,進口顯著下降”。具體來說,在全球國際貿易總體下滑、主要經濟體和新興市場國家出口普遍出現負增長的背景下,2015年前9個月我國出口額僅有兩個月實現同比正增長,其他月份均為負增長。
貿易結構和方式不斷優化
進出口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的進出口保持了一定活力。1—9月,我國機電產品出口額同比增長1.2%,比外貿出口總額高出3.1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同比下降0.3%,優于外貿出口總額1.6個百分點。而勞動密集型的紡織品、服裝、鞋等產品出口下降較快。在進口方面,1—9月,我國高新技術產品進口僅下降1.5%,機電產品進口僅下降6.2%,降幅遠低于外貿進口總額同比下降15.3%的水平。這顯示出我國高新技術產品和機電產品的進出口仍較為活躍。貿易方式不斷優化,一般貿易出口所占比重上升,加工貿易出口持續下降。
貿易伙伴、經營主體、地區平衡呈現新特點
在貿易伙伴方面,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及美國的進出口保持了較好的增長勢頭,而對日本、歐盟、俄羅斯的進出口下滑趨勢較明顯。從外貿出口的經營主體看,民營企業出口發展迅速,而外資企業和國有企業出口份額有所下降。從地區情況看,外貿發展更趨于平衡,中西部地區出口保持了增長勢頭,占比有所提升。
多因素共同拖累進出口下滑
前三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面臨較嚴峻形勢是以下幾個因素相互疊加和影響的結果:第一,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連續升值。第二,國內生產要素成本持續上升造成出口企業綜合成本上升。第三,國際市場需求低迷、部分國家和地區局勢動蕩。第四,產業和訂單轉移,部分出口企業出于降低人工成本、規避國際貿易壁壘等因素的考慮,將生產廠家轉移至東南亞、印度等國家。最后,在進口方面,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持續大幅下跌,以及中國經濟轉型和增長放緩使進口需求走弱是中國進口額快速下跌的最重要原因。
縱向來看,與往年我國外貿增長情況相比,2015年我國外貿增長形勢不樂觀。但橫向來看,我國與其他主要經濟體相比,外貿增長情況仍屬于較好的。2015年上半年,印度出口下降16%,巴西下降14.7%,歐盟出口下降15.6%(1—5月)。預計2015年第四季度大宗商品國際市場價格仍將維持低位,受其影響并綜合考慮國內外因素,中國的進口仍將低位運行。8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出現較明顯貶值,這有助于全年進出口形勢的改善。
上一篇:推動中越傳統友誼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