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準確理解“一個都不能少”

2015-11-02 09:27 來源:北京日報  我有話說
2015-11-02 09:27:14來源:北京日報作者:責任編輯:康慧珍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陶文昭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小康一個也不能少,一個民族都不能少。”可以說,“一個都不能少”,體現了社會主義公平正義、共同富裕的追求。如何科學地理解全面小康“一個都不能少”,很有講究。

  “一個都不能少”是指群體而非個體

  “一個都不能少”是指“群體”,而不是“個體”。所謂群體,就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的路上,一個“民族”不能少,一個“地區”不能少,一個“階層”不能少。之所以是指群體而非個體,有以下幾點原因:第一,群體人數多,動輒成千上萬,乃至幾百萬、幾千萬。中國少數民族,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還不足10%;中國的農村地區的人口,占總人口的一半,6億多人;中國的貧困人口現今仍有7000多萬人;此外,中國還有殘疾人群體,有8500多萬人。以上幾個群體,都是數千萬乃至數億人的規模,如果達不到既定的水平,當然不能說建成了全面小康社會。第二,群體之間涉及民族平等、地區平衡、階層和諧等重大政治社會問題。這些問題需要國家戰略和政策加以調節,政府有義務解決這些問題。即使有的少數民族人口不多,也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員。所以,決不能讓一個少數民族、一個地區掉隊。

  相比較而言,“一個都不能少”不太適用于個體。這是因為:一是很難達到。不論社會發展到什么程度,即使是當今最發達的國家,仍然有人處于貧困和掉隊的狀況。二是不可控制因素。造成個體掉隊的,有時往往不是政策性因素,而是其他自然的或個人的因素。天災人禍等在任何社會、任何時候,都難以避免。國家政策不可能具體針對某個人,而只能針對人數相對多的群體。當然,對于個體貧困,也要努力做到精準扶貧,不能撒手不管。

  “全面小康”不能理解為百分之百的人都達到小康。否則,在邏輯上是機械的,在概率上也是不可能的。如果足夠高的比例的人達到了全面小康要求,比如99%的人達到了小康,就應該算達到了既定的目標。當然,沒有達到水平的個體人數,在絕對數量上要少,在相對比例上要低。在中國這么大而復雜的國家,一百個人中有一個掉隊,就是一千多萬人;一千個人中有一個掉隊,也是一百多萬人。

  “一個都不能少”是指底線而非中線

  “一個都不能少”,在水平上應是指“底線”,而不是“中線”。所謂底線,就是最低要求、及格要求,而不是社會平均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高與補缺是同時進行的。發達地區要繼續加快提高水平,落后地區亟須加快彌補短板。不是要發達地區停步等落后地區,也不是生硬地將發達地區與落后地區拉平,而是致力于落后地區的加速發展、避免掉隊。

  當前,中國社會發展還很不平衡,地區差別、城鄉差別、階層差別都比較突出。比如城鄉差別,人均收入差近3倍,在公共服務方面存在的差別甚至更大。現在距離2020年僅有5年時間,無論采取什么樣的措施,這種發展差距的基本格局難以有根本上的改變。從絕對意義上說,即使一些落后的農村地區以很快的速度發展,5年也達不到現在有些發達城市的水平,更何況這些發達城市也在發展。東西部地區之間的有些差距,西部地區即使加快發展,也難以在短期內從根本上縮小。因此,全面小康社會要努力縮小差距,但近期內不可能達到地區、民族、階層的絕對均衡發展。

  對于發展滯后的民族、地區和階層來說,需要努力的是達到既定的底線,即絕對水平達到多少,相對增長率達到多少。從絕對水平來看,“一個都不能少”只能定在貧困線。中國還有7000多萬貧困人口,如果在5年之內能夠基本解決他們的貧困問題,就很不容易了。這還是在貧困線不變的情況下,而中國的貧困線在國際上是比較低的。貧困地區有的吃水難、行路難,有的用電難、上學難,有的就醫難、貸款難。要突出解決這些影響基本生活的問題,而不能簡單地向發達地區和城市看齊。又如,相對增長率要達到什么樣,就是與自己比要提高到一定程度。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是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落后群體如果實現了翻番,就是達到既定的目標。

  “一個都不能少”靠發展更靠保障

  “一個都不能少”從根本上、長遠上要靠發展。發展是硬道理,沒有一定的經濟增長速度,難以保障就業和居民增收,難以保障民生和社會穩定,更談不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沒有全國的總體發展,不可能實現全面小康。對于落后地區,僅靠全國發展的帶動不行,還必須重點解決落后地區的內部發展。只有通過加快發展,才有可能迎頭趕上,縮小與發達地區的差距。外在的拉力,還要加上內在的動力。短期內全國一盤棋的支持見效快,而從長期看,提升內在的動力最關鍵。

  “一個都不能少”就短期而言,需要強化社會保障。貧困地區都有深刻的歷史和環境原因,絕不是一時可以改變的,更不是短短5年時間可以改變的。要在預定的期限內全部達到底線標準,需要社會保障的安全網來“托底”。社會保障的范圍、社會保障的水平,決定我們的底線在哪里。

[責任編輯:康慧珍]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