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加快構建城鄉一體的環境治理體系

2015-10-28 09:08 來源:河南日報  我有話說
2015-10-28 09:08:21來源:河南日報作者:責任編輯:李貝

  作者:河南省社科院城市與環境研究所 左雯

  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中首次提出“堅持城鄉環境治理體系統一”的理念,這是國家層面對生態文明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總體部署。近年來,我省實施了藍天工程、碧水工程、鄉村清潔工程等,環境質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但應認識到,農村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城鄉環境差距不斷拉大。面對新的形勢和壓力,河南必須統籌城鄉生態環境保護,加快構建城鄉一體的環境治理體系,實現城鄉生態環境良性互動,提高城鄉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為建設美麗河南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良好生態是全面小康的關鍵一環

  長期以來,河南為保證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由于我省人均占有資源相對較少,為了追求土地增產,化肥、農藥過量施用,造成土壤退化和地力下降,提高單產難度增加,而重金屬超標和農藥殘留帶來了食品安全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快農村環境治理,既是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和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保障糧食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現實需要。

  河南不僅要保障糧食安全,還肩負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責任和使命。目前,河南的環境現狀與小康社會的要求還有較大距離,如今年鄭州空氣質量連續6個月排名在全國倒數10名以內,2014年全省地表水水質級別為中度污染,碧水藍天成了稀缺資源。因此,彌補生態建設缺口就尤為重要,特別是要補上農村環境治理這一短板,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如期實現。

  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沖刺階段,在城鄉收入差距縮小的同時城鄉環境差距不斷拉大。回顧我省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發展戰略和各種資源大多數向城市傾斜,環境保護和治理也不例外,城市居民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城市環保投入不斷增加,城市環境治理趨于改善。而農村在為工業化城鎮化無私貢獻了糧食、土地、勞動力之后,還要承受城市和工業對農村的污染,和城市居民一樣呼吸著霧霾空氣、吃著被污染的水,更糟糕的是農村環境治理長期受到忽視,農村環境質量持續惡化,城鄉環境保護與治理的差距將可能成為最嚴重的城鄉差距。因此,必須加快推進城鄉環境保護與治理一體化,改變現有以城市為重點的環境治理模式,形成農村與城市并重的環境保護和治理體系,使農民和市民都享有良好的生態環境。

  城鄉環境治理重點、難點在農村

  在農業生產污染、農村生活污染、城市轉移到農村的污染三大污染源的共同作用下,農業已經超過工業成為全省最大的面源污染源,帶來了土壤污染、土質退化、水體污染等嚴重的環境問題。以化肥為例,2013年全省農用化肥施用折純量達到696.4萬噸,平均施用量為850千克/公頃,遠高于411千克/公頃的全國平均水平和225千克/公頃的國際施用標準,近15年來農業生產污染呈現逐年上升趨勢。農村生活環境“臟亂差”,垃圾圍村、污水橫流、蠅蟲亂飛現象依然存在。此外,長期的污染還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河南是國家“重金屬污染防治”重點治理省區之一,百姓健康受到極大威脅,農村環境治理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污染容易,治理難,我省農村環境治理是一個極其艱巨、復雜和漫長的過程。河南是農業大省,農業面積大、人口多、農村面廣分散,各地區情況不同,問題不同,不可能“一張藥方治全省”。而農民普遍環保意識淡薄,他們更加追求經濟效益,比如對于城市轉移出的污染企業照單全收、過量使用化肥農藥、生活垃圾隨處丟棄,這種觀念和生活習慣短期內難以改變。此外,農業污染不像工業是點源污染,如果一個工廠污染,直接關停就可以切斷污染源,農業面源污染是在農業生產各個環節中自覺或者不自覺地產生的,具有長期性、隱藏性和分散性的特點,治理難度很大。

  我省的農村環境污染何以會達到如此嚴重的地步?其根源在于環境保護和治理長期“重城市輕農村”,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城鄉分割的環境治理模式,環境治理的重點一直是城市和工業,農村環境治理基本是“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的狀況。二是大多數法律法規是針對城市環境保護建立的,農業和農村污染的檢測、管控和保護體系尚未建立。三是與城市專設環保機構相比,農村環境治理機構不健全,基層環保力量嚴重不足,難以形成有效的約束機制。四是農村環境治理長期投入不足,造成農村環境基礎設施相當薄弱,鄉村基礎設施嚴重短缺。

  “城鄉共治”是構建統一環境治理體系的核心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農村環境治理迫在眉睫,加快構建城鄉一體的環境治理體系,其核心在于“城鄉共治”。

  完善城鄉一體的環境規劃。以科學的城鄉環境規劃為引導,堅持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城鄉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加強城市與農村環境同治的頂層設計,把農村環境保護規劃放在與城市環境保護規劃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統籌城鄉環境治理資金。將農村環境治理納入財政預算體系,加大對農村環境保護和治理的投入力度,逐步增加投入比例,徹底扭轉長期以來忽視農村環境保護的觀念。采取財政和村集體補貼、住戶付費、社會資本參與的投入運營機制,解決農村垃圾收集和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維護運營資金來源問題,保障環保基礎設施建好并能運轉。建立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如通過激勵獎勵調動農民將秸稈綜合利用,使農民能夠在減少污染的行為中獲得明顯的經濟利益。

  增強城鄉居民主體意識。積極引導城市居民和農村居民參與到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中來,環境治理不僅僅是政府的責任,它關系到每個人的切實利益,需要每一個社會成員為之付出努力,要增強城鄉居民的主體意識,增加環境治理的公眾參與權。特別是農民要樹立保護自己家園的責任感,從最基本的事情做起,比如適量使用農藥化肥、抵制城市污染企業轉移到農村等,積極探索建立村莊自治的農村環境保護機制;同時,要培養農村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生活習慣,如垃圾不亂扔、污水不亂排。

  健全城鄉一體的環境治理制度。建立污染防治區域聯動機制,加強對省內污染嚴重的區域如豫北、豫西地區聯防聯治。完善污染物排放許可制,排污者必須持證排污。健全環境信息公開制度。嚴格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提高違法成本。完善環境保護管理制度,推行環保大部制,逐步實行城鄉環境保護工作由一個部門進行統一監管和行政執法的體制。

  建立城鄉統一的環境治理工作機制。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對農村地區的覆蓋。強化縣鄉兩級政府的環境保護職責,將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納入對地方政府的政績考核。健全鄉村環保機構,建立完善縣、鄉、村三級環保機構,使環境管理鏈條真正延伸到最基層。充實鄉村執法隊伍,有序整合不同領域、不同部門、不同層次的監管力量,建立權威統一的城鄉環境執法體制。

[責任編輯:李貝]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