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趨勢:許多積極因素和機遇正在積聚中
從總體上看,由于東北地區長期積累的體制性矛盾,市場在配置資源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體制還沒有真正確立起來,使得要素配置效率難以提高。同時,在經濟新常態下,產業的結構性矛盾突出,傳統產業衰退過快,而新興產業的發育還不足以彌補傳統產業衰退所留下的缺口,這種“快打慢”現象也是導致東北經濟放緩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我們也要看到東北地區“危”中蘊藏的“機”,要善于從難中看機、緩中求變、化危為機。
工業化的機遇。現代化是每個國家追求的目標,而完成工業化則是實現現代化的基本前提條件,東北老工業基地尚未完成工業化發展的歷史任務。雖然近兩年東北地區的能源、鋼鐵等重化工業發展低迷,但更多地表現出來的是結構問題。從發展趨勢看,東北老工業基地還蘊藏著巨大的活力,裝備制造業在世界上也有很強的競爭力。在今后相對較長的一個時期內,東北經濟仍將處在以工業經濟為主導的工業化中后期階段,工業特別是裝備制造業在東北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競爭力提升方面的作用仍將是第一位的。當前,國家正在推進實施 “中國制造2025”,東北要堅決抓住這個機遇,加速提升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競爭力。
城鎮化的機遇。從宏觀上講,城鎮化既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強大引擎,也是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東北三省作為老工業基地,其城鎮化水平一直較高,很早就越過了50%的臨界點,但城鎮化的推進速度卻相對較慢,對經濟拉動的潛力并沒有充分釋放出來。統計數據表明,2014年遼寧、吉林和黑龍江的城鎮化率分別為66.45%、56.9%和54.2%。按照衡量城鎮化發展階段的 “納瑟姆曲線”來看,東北地區的城鎮化發展目前仍然處于第二個階段,還有巨大的內需潛力和發展空間可以挖掘。隨著中國新型城鎮化進程的加速推進,東北地區也必將獲得新一輪的巨大“城鎮化紅利”。
信息化的機遇。當前,以“互聯網+”為主導的信息化浪潮正在深刻地改變中國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近年來,在信息技術催化融合下,傳統行業加快轉型升級,新興產業不斷涌現,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層出不窮,這些新的變化蘊藏著無窮的經濟發展動能。東北地區作為我國重要的工業制造基地,在信息化的推動下,將迎來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相結合的新機遇,這也將推動東北地區的生產制造模式變革和產業組織創新,使智能制造成為一種新型的生產方式,從而為經濟增長注入新的力量。
對外開放的機遇。在《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中,明確將東北三省定位為“我國向北開放的重要窗口”。“一帶一路”作為我國新時期區域發展與對外開放的重要行動綱領,將為東北地區帶來前所未有的“開放紅利”。在國家“一帶一路”的部署下,東北三省立足自身的比較優勢,以優勢換資源、換資本、換市場,加快“走出去”步伐,帶動遼寧沿海經濟帶、沈陽經濟區、長吉圖開發開放先導區、黑龍江和內蒙古沿邊開放帶等重點區域開放水平的提升,使其成為拉動東北經濟走出低谷的重要引擎。
上一篇:要認真研究當今中國的政黨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