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上海自由貿易區研究協調中心秘書長 徐明棋
【核心觀點】盡管TPP對亞太區域貿易投資會有很大的影響,但是并不會如一些人擔心的那樣將改變整個亞太貿易投資格局。就中國而言,中央高瞻遠矚已經洞察了國際環境變化的發展趨勢,“一帶一路”可以有效應對TPP和其他次區域貿易投資安排產生的貿易投資轉移效應,幫助中國拓展新的貿易投資伙伴關系,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擴大開放試驗則是為了中國參與高標準的貿易投資自由化規則的博弈做準備。從這個意義上而言,TPP的積極作用可能會超過其帶來的貿易投資轉移負面效應。
TPP協定是雙重力量推動的結果
國際上對TPP協定的評價貶褒不一。談判過程是保密的,不過從已經透露的基本內容看,相關協定并不如美國總統奧巴馬所宣稱的那樣,是美國在制定規則,而是在美國提出的基本原則基礎上各方討價還價達成的一種妥協。比如日本的大米市場保護以及對醫藥專利的保護期限等,美國不得不做出了讓步。這符合任何國際協議和協定的談判規律,再強大的成員都不可能單方面制定規則。
從TPP談判所要實現的目標而言,有其客觀的必然性,是經濟全球化進一步發展的趨勢所推動的必然結果。商品生產的全球化在21世紀初達到了高潮,不僅是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在全球組織生產,而且發展中國家的跨國公司也在全球進行生產要素的配置,在全球組織生產。國際分工的深化和細化達到了新的高度。在這樣的背景下,為商品生產和銷售提供服務的各類服務業公司也在全球提供從研發一直到銷售的各類服務,為人們生活和消費提供服務的傳統服務業也利用信息新技術和低廉的通訊、交通成本開始了外包和跨境提供服務。與此同時,國際經濟活動也遠遠超越了傳統的貿易和投資所涵蓋的內容,各種非典型的合作和交易形式層出不窮。正是基于這樣一種客觀現實,以規范貨物貿易為主的WTO規則就需要進一步拓展,以適應這種新的國際經濟活動。毫無疑問,制定新規則對處于發展水平不同階段的經濟體而言,影響是不一樣的。這就是為什么發達國家比較積極推動所謂“21世紀貿易投資規則”,而發展中國家普遍比較消極的原因,也是WTO多哈回合談判遲遲無法達成的原因。不過,畢竟全球化導致的國際分工深化在客觀上需要新的貿易投資規則,在亞太區域內除了美國主導的TPP,還有其他各種雙邊和次區域的貿易投資安排,反映的正是這一基本趨勢。
TPP與其他貿易投資安排不矛盾
盡管美國在推動TPP談判時有其本身的地緣經濟和政治戰略構想,但是TPP與亞太區域內其他自由貿易協定和投資安排在經濟目標上并不矛盾,比如RCEP、10+3、10+1、FTAAP等,很多TPP成員都是上述正在談判或者提議的自由貿易協定的參加者,多數國家追求的目標是貿易投資的自由化和開放、透明、公平的規則,并以此促進貿易投資的發展,帶動其經濟的增長。在制定高標準的所謂“21世紀規則”上,大多數國家也存在著共識,所有合作機制的方向是一致的,只是不同的合作機制實現高標準自由化的路徑選擇以及速度存在一定的差異。
中國雖然沒有參加TPP的談判,但是中國一直是亞太地區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的積極倡導者和推動者,中國是亞太區域內除TPP外所有其他合作機制的參加者。在2014年的北京APEC領導人會議上,中國積極倡議啟動FTAAP的談判,推動在更大的范圍內實現貿易投資自由化,充分體現了中國在區域貿易投資自由化上可以和美國進行廣泛合作的意愿,因為FTAAP最早是美國提出的一個倡議,只是美國在2008年高調參加并主導TPP談判后,把FTAAP暫時擱置,盡管歷屆APEC峰會都會提到FTAAP,但均未能取得實質性的進展。TPP達成后,在更大的范圍內實現貿易投資自由化應該符合美國的利益,也符合亞太更多國家的利益。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貿易大國,亞太區域內任何自由貿易協定少了中國參加,其能實現的經濟增長效應和福利增加效應都會打折扣。因此,中美合作共同推進亞太貿易投資自由化應盡快提上議事日程。
上一篇:如何看經典學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