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 高玉偉 李佩珈
【摘要】未來10年,“中國制造2025”將展現出五大趨勢:一是新興技術將引領制造業高端化。二是以全球視角優化制造業資源配置。三是互聯網將帶來制造業的最大變革。四是綠色制造將成為制造業的發展方向。五是一批中資企業和品牌將具備更大的全球影響力。我國金融業面對“中國制造2025”帶來的機遇,應堅持拓展高端制造業跨境業務與國際化平臺協作并重,堅持調研營銷高端制造業客戶與創新金融產品服務并重,堅持拓展制造金融業務與加強風險管理并重。
當前,中國經濟進入了中高速增長和結構優化升級的新階段,制造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出現下降。國際經驗表明,制造業的強大對于提高和保持國家競爭力至關重要,對于穩固經濟金融體系甚至維護經濟金融安全至關重要。在此背景下,我國提出了“中國制造2025”戰略,為制造業邁向中高端指明了方向,“中國制造”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
從內外部環境來看,制造業正經歷著深刻的變化:首先,新一輪科技革命風起云涌,制造業發展態勢面臨重大調整。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智能制造、低碳經濟成為各國再工業化角逐的重點,我國將從更大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入新一輪全球分工體系。其次,經濟轉型發展對我國制造業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國制造業“大而不強”、產業附加值較低、核心技術依存度不高、盈利水平偏低,比較優勢已經開始衰減,這要求制造業在創新能力、技術水平、質量效益、品牌創造等方面全面提升。第三,我國已具備成為制造業強國的基礎和內部條件。我國制造業規模和產品出口均是世界第一,綜合競爭力較強。“四化同步”為制造業發展提供了巨大需求空間。我國居民消費結構正由溫飽型向享受型加速轉型,信息化、網絡化向傳統領域縱深應用,13多億人口潛在的消費潛力將被極大激發。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也為裝備制造業“走出去”提供了重要機遇。最后,我國的中低端產能存在過剩,要求加快化解和升級,而中高端產能供應不足,需要尋求增大供給。未來10年,中國制造將沿著“九大任務、十大重點領域、五項重點工程”的路徑加快推進,以促進制造業創新為主題、推進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推進智能制造為切入點,以重大裝備為主攻方向。
未來10年,“中國制造2025”將展現出五大趨勢:一是新興技術將引領制造業高端化。“中國制造2025”將重點發展的新興技術,與此前我國確定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度較高,并且覆蓋范圍又有新的擴展。未來10年,我國將在一些新興領域技術上實現重大突破。二是以全球視角優化制造業資源配置。未來10年,我國將推動傳統制造業產能有序轉移,高端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也將加快“走出去”。我國制造業還將通過并購、合資等多種形式提高全球市場份額。三是互聯網將帶來制造業的最大變革。未來10年,預計僅工業互聯網就將帶來6萬多億元的GDP增量,同時還會帶動相關企業大幅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四是綠色制造將成為制造業的發展方向。未來10年,節能環保相關產業有望成為我國增長最快的新興產業,促進資源的高效利用、回收再利用和循環經濟發展。五是一批中資企業和品牌將具備更大的全球影響力。未來我國將進一步鼓勵和支持具備創造優勢的企業參與國際分工,打造出世界一流的中國品牌。
推動實施“中國制造2025”,離不開金融業特別是商業銀行的大力支持,同時也為金融業發展帶來了三大機遇:一是各類融資和金融服務需求規模龐大。未來10年,預計我國制造業將有超過10萬億元的融資需求,其中相當一部分將來自高端和新興制造業,還有各類企業不斷增加的股票、債券融資以及投資顧問等需求。二是“走出去”帶來大量跨境和離岸金融服務需求。本外幣結算、匯兌、跨境現金管理、利率匯率衍生品、并購咨詢等需求將大幅增加。未來10年,預計我國高技術產品貿易額將達10多萬億美元,將新增上千億美元的對外投資。三是眾多重點和新興制造企業有望成為金融業的優質客戶。未來10年,一大批大中小型中資企業將在全球制造業領域崛起,成為金融業推進專業化、國際化戰略的理想合作伙伴。
下一步,我國金融業面對 “中國制造2025”帶來的機遇,應堅持拓展高端制造業跨境業務與國際化平臺協作并重,堅持調研營銷高端制造業客戶與創新金融產品服務并重,堅持拓展制造金融業務與加強風險管理并重。具體而言,應抓緊時機從以下幾方面推進:第一,有保有壓,加快高端制造業的前瞻布局。加強與各級政府部門合作,緊密跟蹤高端和新興制造業政策。實時掌握相關行業的現狀和未來趨勢,分門別類地推進產能的優化重組。第二,積極拓展制造業跨境金融業務,打造海內外一體化金融服務業態。加強中資金融機構與亞投行、絲路基金、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以及其他國際金融機構的合作,加強客戶和項目資源共享。第三,加強對重點領域核心企業的調研營銷,為其量身打造個性化金融產品。在總結國內外支持制造業發展有益經驗的基礎上,選取優質核心企業作為重點拓展對象,加強成功金融模式的復制推廣。第四,創新金融產品與服務。積極推動銀團貸款、并購貸款業務,加強與高端制造業在投資銀行、資產管理、融資租賃等領域的聯合,將合作范圍從貿易、投資領域向金融服務一攬子解決方案等領域拓展。第五,要加強風險管理,提升高端制造業行業風險識別能力,警惕經濟周期敏感行業客戶和泡沫程度較高領域中的風險。
上一篇:新文化運動對保守主義的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