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魏濤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儒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主流,探究傳作者: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魏濤統儒學價值觀與當代中國價值觀之關系,在返本開新中彰顯價值觀建設之中國特色,是賡續中國文化血脈,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踐行的必由之路。
傳統儒學價值觀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融通與涵攝
從發生學的視角來看,傳統儒學價值觀成為形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淵源。包括儒學在內的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中華民族深厚的思想底蘊,體現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氣質。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各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并經過歷史檢驗和人民認同的思想品格、價值取向、行為規范和道德準則的精髓和內核,是維系中華民族薪火相傳、繁榮進步的精神紐帶和不竭動力。黨中央提出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主張,也吸收和改造了傳統儒學中“貴和尚中”思想。充分認識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現代價值,提煉出適合當代社會發展的“和諧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傳統儒學文化精髓的創造代表。
此外,從現實觀念呈現的客觀事實上,我們亦應看到,傳統儒學的價值觀正在不斷地進行著自我調適,推動自身的創造性轉化,實現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交融互滲。儒學是中華民族精神生命之所在,中華民族的興衰榮辱都能從不同維度上體現出與儒學不同程度的關聯。當今,深處全球化、現代化中的中國儒學,在多元文化對話與融通中,本著“道通為一”的天下觀念和充分的道德自覺,不斷實現對當代人們的價值觀的優化與整合作用。實際上這樣的創造性轉化與對當代社會價值問題的基于儒家立場的回應,正是在不斷實現著與包蘊有當今人類一切優秀價值觀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融通與涵攝,發揮著對當今中國價值觀重要的形塑作用。
汲取傳統儒學營養,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
價值觀傳播的關鍵在于如何實現由精英價值向民眾價值的轉換,即實現價值觀念的大眾化。傳統儒家的核心價值理念之所以能夠深入民心,一方面在于把高深理論轉化為普及的內容,另一方面在于其選擇了符合大眾接受要求和接受心理的各種傳播方式。這些啟發我們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過程中,應該注意如下幾個方面:
立足受眾的群體分化,重視內心價值認同。若不如此,可能導致個體認同與基于多個個體主體認同的相互作用中所形成的社會認同之間的分離與斷裂。進而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高“懸起”。通過對價值傳播過程的研究可見,理論的通俗化其實只是完成了價值觀念傳播普及的一半,而且還是在理論化階段,并未進入真正的大眾化階段。一種價值觀念的成功傳播與普及必須要結合受眾的需求與心理。傳統儒學對于仁義禮智信的核心價值在精英和大眾那里其傳播方式是不盡相同的。傳統士大夫主要靠研讀經典去“體貼”,一般民眾則主要是通過那些更接地氣的生動活潑的戲劇、傳說、宗教、家風等實現價值觀念的“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這里的區分,應該是展現了傳播者對受眾群體價值認同的特殊性考察。不同的社會群體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接受認同的程度以及認識的方式不盡相同,為此我們也應當有不同的傳播策略。要緊緊抓住受眾的文化心理和審美情趣,寓教于樂,讓廣大受眾在愉快的過程中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讓接受文化理念的過程成為一個快樂的過程、愉快的過程,自覺避免把傳播普及活動搞成一種簡單政治說教的過程。
上一篇:多措并舉做實“互聯網+”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