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定力與韌勁穩定改革預期
今天的改革,我們說是“啃硬骨頭”、“趟深水區”,是因為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利益關系的觸及越來越深。用經濟學的俗語說,今天的改革效應已經很難實現“帕累托最優”,而是“卡爾多改進”,就是說必須面對整個利益格局的調整,一些既得利益者因為改革深入就有可能讓渡獲得的利益。深水區的改革,不會是無痛的改革。比如,政府部門簡政放權、推進權力清單制度,就是革除過去的權力壟斷;在比如司法體制改革,就是打破舊有的分業體系;還有干部制度改革要完善干部的“進出”“上下”機制。這些改革都要動一些部門、一些干部的“奶酪”。
從現實來看,目前仍讓人感到改革動力和激情不足。有不少改革事項,雖然有了頂層設計,但落實起來,一些地方尚停留在“紙上談兵”階段,亦步亦趨,或者是“畏手畏腳”“慎之又慎”。還有些地方處于利益考量對自己有利的就“選擇執行”,對自己不利的就“左顧右盼”,合意的就抓緊干,不合意的就扔一邊,改革起來總讓人感到措施不能落地。還有的地方把改革概念寬泛化,導致改革走形變樣,影響了改革大業的整體推進,使得改革的邊際效益遞減。
改革的本質就是一場利益調整,當下的改革觸動的是最難觸動的利益,利益調整就是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因此,李克強總理說,“觸及利益比觸動靈魂還難”。但如果不改革只會讓老問題上累加新問題,阻礙經濟社會持久健康發展的步伐。而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把利益格局調整到有利于國家發展、有利于人民福祉、有利于讓全體人民共享改革成果、有利于長治久安的局面上來。
對于改革的決策者和推動者來說,就要有更大的政治勇氣,有堅持改革的戰略定力和持久韌勁,勇于做改革的促進派和實干家。凡是看準了的改革,就要堅定不移地干,不能遇到矛盾和問題就繞著走、遇到困難就打退堂鼓,甚至走回頭路。同時也應有更多的改革智慧和策略,對改革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要及時研究、提出對策、積極化解。要通盤評估改革方案實施前、實施中、實施后的利益變化,對利益調整的結果充分預估,對不同層面的利益進行統籌。比如,針對利益格局的調整,總會讓部分人利益受損,可以用增量來帶動和理順利益關系,通過公平有效的機制對受損者加以彌補,從而減小改革阻力使得這輪改革能夠獲得更大紅利。
新一輪改革也必然涉及人民群眾的利益。一些改革短時期內可能會讓弱勢群體的利益受損,比如資源要素價格調整和改革,國有企業改革,等等。這就需要注重效率與公平之間的平衡,尋找不同社會群體的最大公約數,并通過多次分配和社會保障來予以調節。對于涉及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重大決策和方案,要讓實踐來檢驗、讓基層來評判、讓群眾來打分。要充分聽取群眾意見,廣泛推進協商民主,吸納人民智慧,穩定改革預期。這樣,改革才不至于走偏,利益調整才能得到群眾擁護。
改革最終是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人民支持了,改革的動力就激活了。
上一篇: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取得新進展